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9页 |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形成 | 第9-22页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思想渊源 | 第9-15页 |
(一)社会公正思想的内涵 | 第9-10页 |
(二)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 | 第10-12页 |
(三)毛泽东社会公正思想 | 第12-14页 |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公正思想 | 第14-15页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实践基础 | 第15-17页 |
(一)群众对现实生活质量愈加看重 | 第15-16页 |
(二)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 | 第16页 |
(三)群众的自由平等观念普遍增强 | 第16-17页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演进脉络 | 第17-22页 |
(一)破除平均主义阶段 | 第17-18页 |
(二)兼顾公平阶段 | 第18-19页 |
(三)注重公平阶段 | 第19-20页 |
(四)高度重视公平正义阶段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容与实现途径 | 第22-36页 |
一、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 | 第22-24页 |
(一)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第22-23页 |
(二)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空间 | 第23-24页 |
二、社会公正的主要规则 | 第24-28页 |
(一)权利公平 | 第25页 |
(二)机会公平 | 第25-26页 |
(三)规则公平 | 第26-28页 |
三、社会公正的全面布局 | 第28-31页 |
(一)社会领域 | 第28-29页 |
(二)经济领域 | 第29-30页 |
(三)政治领域 | 第30-31页 |
四、社会公正的实现途径 | 第31-36页 |
(一)科学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 | 第31-32页 |
(二)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保障 | 第32-33页 |
(三)改善民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突破口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价值 | 第36-43页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36-39页 |
(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思想 | 第36-37页 |
(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 第37-38页 |
(三)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 第38-39页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实践价值 | 第39-43页 |
(一)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 第39-40页 |
(二)有利于人民利益的实现 | 第40-41页 |
(三)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