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面向M2M和CoAP的安全短信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1.1 课题背景第8-9页
    1.2 课题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课题研究内容第10-11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1-12页
第二章 相关技术第12-27页
    2.1 LWM2M简介第12-13页
    2.2 CoAP协议第13-17页
        2.2.1 CoAP协议的概述第13-14页
        2.2.2 CoAP协议分析第14-17页
    2.3 DTLS协议第17-25页
        2.3.1 分组传输层安全DTLS概述第17页
        2.3.2 丢失敏感型消息的处理第17页
        2.3.3 握手可靠性处理第17-18页
        2.3.4 重放检测第18-19页
        2.3.5 DTLS协议第19页
        2.3.6 DTLS握手协议层第19-24页
        2.3.7 DTLS记录层第24-25页
    2.4 短信第25页
    2.5 Android开发与Java编程第25页
    2.6 Californium框架第25-26页
    2.7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CoAP/CoAPs over SMS的设计第27-47页
    3.1 Californium(Cf) core的详细设计第27-31页
        3.1.1 Californium框架的设计标准第27页
        3.1.2 Californium(Cf) core的架构第27-31页
        3.1.3 并发模型第31页
        3.1.4 Californium架构设计的优点第31页
    3.2 Scandium(Sc)core的详细设计第31-39页
        3.2.1 加密套件第32-35页
        3.2.2 协议分层第35-39页
    3.3 CoAP/CoAPs over SMS详细设计第39-46页
        3.3.1 短信编码方式第40-41页
        3.3.2 SmsSocket的设计第41-42页
        3.3.3 SMSConnector和SMSDTLSConnector设计第42-45页
        3.3.4 Client端和Server端的设计第45-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CoAP/CoAPs over SMS的实现第47-71页
    4.1 SmsSocket的实现第47-49页
        4.1.1 SmsSocketAddress的实现第48页
        4.1.2 SmsHandler的实现第48-49页
    4.2 SMSDTLSConnector的实现第49-58页
        4.2.1 执行流程第49-50页
        4.2.2 接收消息和发送消息第50-54页
        4.2.3 DTLS的握手消息的分片和重组第54-58页
    4.3 SmsSecureServer的实现第58-65页
        4.3.1 SmsSecureServer的组成第58-62页
        4.3.2 CoapEndpoint中的线程模型第62页
        4.3.3 SmsSecureServer的启动过程第62-65页
    4.4 SmsSecureClient的实现第65页
    4.5 App实现第65-67页
        4.5.1 App界面设计第66页
        4.5.2 App实现第66-67页
        4.5.3 交互过程第67页
    4.6 App测试环境第67-68页
    4.7 App测试过程第68-70页
    4.8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5.1 论文总结第71页
    5.2 研究的局限性和改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华爱国主义的历史回顾与现代思考
下一篇:CoAP over TCP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