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主要的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 第10-12页 |
·地形重力波拖曳(GWDO)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的影响 | 第12页 |
·梅雨的气候环流特征及分类 | 第12-14页 |
·梅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资料及方法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资料及方法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暴雨发生的天气过程分析 | 第18-24页 |
·暴雨发生的天气实况介绍 | 第18页 |
·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形势 | 第18-19页 |
·850hPa温度场、切变线与暴雨 | 第19-20页 |
·850hPa温度场与暴雨 | 第19-20页 |
·850hPa切变线与暴雨的关系 | 第20页 |
·高空急流与南亚高压和切变线形成的关系 | 第20-22页 |
·水汽条件分析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数值模拟及验证分析 | 第24-32页 |
·WRF中尺度模式简介 | 第24-25页 |
·模式方案设计 | 第25-26页 |
·降水模拟结果与实况对比分析 | 第26-32页 |
·各层次系统对比 | 第26-27页 |
·降水强度及范围模拟 | 第27-28页 |
·控制试验与加地形拖曳系数方案(敏感试验1)对比 | 第28-29页 |
·GWDO参数化方案与切变线降水的关系 | 第29页 |
·小结 | 第29-32页 |
第四章 地形对大别山切变线暴雨形成的关系 | 第32-36页 |
·大别山地形对切变线暴雨的影响 | 第32-33页 |
·黄山、天目山地形对暴雨的影响 | 第33页 |
·垂直环流分析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工作展望 | 第36-38页 |
·主要结论 | 第36-37页 |
·工作展望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论文附图 | 第44-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