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煤及油页岩地下气化论文

煤炭地下气化覆岩温度和裂隙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1 引言第13-29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4页
        1.2.1 国内外煤炭地下气化研究第14-16页
        1.2.2 煤炭地下气化的通道稳定性研究第16-21页
        1.2.3 岩石的高温特性研究第21-24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5-27页
    1.5 创新点第27页
    1.6 本章小结第27-29页
2 研究区及其地质概况第29-37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9-31页
        2.1.1 交通地理位置第29-30页
        2.1.2 研究区地形地貌第30页
        2.1.3 水文气象条件第30-31页
    2.2 研究区的区域地质概况第31-35页
        2.2.1 地层第31-33页
        2.2.2 构造第33-35页
    2.3 研究区煤层第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3 气化过程中覆岩温度场分布规律第37-63页
    3.1 岩石热物理参数的试验研究第37-51页
        3.1.1 岩石密度测定试验第37-41页
        3.1.2 岩石比热容测定试验第41-46页
        3.1.3 岩石导热系数测定试验第46-51页
    3.2 数值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中的单物理场仿真介绍第51-53页
        3.2.1 数值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简介第51-52页
        3.2.2 COMSOL Multiphysics中的单物理场(温度场)仿真第52-53页
    3.3 研究区气化过程的COMSOL Multiphysics温度场数值模拟第53-60页
        3.3.1 基本假设第53-54页
        3.3.2 覆岩温度场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的选取第54-55页
        3.3.3 地层概化及模型尺寸第55-56页
        3.3.4 岩石及煤热物理参数选择第56页
        3.3.5 燃烧断面处上覆岩层温度场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结果第56-58页
        3.3.6 在气化走向上上覆岩层温度场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结果第58-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3页
4 煤层顶底板岩层岩石力学性质试验研究第63-81页
    4.1 岩石单轴压缩试验第63-68页
        4.1.1 岩石试样的制备第63-64页
        4.1.2 试验步骤第64-66页
        4.1.3 MTS岩石力学电液伺服试验系统第66页
        4.1.4 试验结果第66-68页
    4.2 岩石试件破裂试验第68-71页
        4.2.1 岩石试件的制备第68-69页
        4.2.2 试验步骤第69-70页
        4.2.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70-71页
    4.3 岩石试件剪切试验第71-79页
        4.3.1 试验原理第72页
        4.3.2 岩石试件制备第72-73页
        4.3.3 试验步骤第73-74页
        4.3.4 实验数据处理第74-79页
        4.3.5 试验结果分析第79页
    4.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5 温度对覆岩裂隙场发育的影响第81-103页
    5.1 FLAC~(3D)软件简介第81-82页
    5.2 气化研究区FLAC~(3D)数值模型第82-85页
        5.2.1 建立FLAC~(3D)数值模型第82-83页
        5.2.2 高温对泥岩顶板力学参数的影响第83-84页
        5.2.3 温度在FLAC~(3D)力学模型中的分布第84-85页
    5.3 研究区气化过程的FLAC~(3D)数值模拟第85-99页
        5.3.1 模型建立的基本假设第85-86页
        5.3.2 研究区工作面气化过程第86页
        5.3.3 气化前的结果分析第86-88页
        5.3.4 气化燃空区范围及高度的概化第88-89页
        5.3.5 气化断面结果对比分析第89-99页
    5.4 两种情况下研究区燃空裂隙带范围和高度预测的对比分析第99-101页
        5.4.1 两种情况下燃空裂隙发育范围和高度对比第99-100页
        5.4.2 两种情况下裂隙高度与相应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第100-101页
    5.5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6 对气化燃空区的处理建议第103-113页
    6.1 注浆充填技术概述第103-104页
    6.2 注浆材料研究现状第104-105页
    6.3 充填方案选取第105-107页
    6.4 高水充填技术概述第107-108页
    6.5 生产系统和工艺建议第108-110页
    6.6 本章小结第110-11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13-117页
    7.1 结论第113-114页
    7.2 展望第114-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5页
致谢第125-127页
作者简介第127-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交直流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
下一篇:基于壁面滑移效应的浓密膏体管道输送减阻增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