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粗糙集与核主成分的震区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泥石流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17-23页 |
2.1 气象水文 | 第17-19页 |
2.1.1 气象条件 | 第17-18页 |
2.1.2 水文条件 | 第18-19页 |
2.2 地形地貌 | 第19-20页 |
2.3 地层岩性 | 第20页 |
2.4 地质构造 | 第20-21页 |
2.5 植被条件 | 第21页 |
2.6 震后泥石流特征 | 第21-23页 |
2.6.1 物源特征 | 第21-22页 |
2.6.2 启动条件 | 第22-23页 |
第3章 泥石流物源动储量 | 第23-32页 |
3.1 崩滑堆积类物源动储量 | 第23-27页 |
3.1.1 影响因子 | 第23-24页 |
3.1.2 估算模型 | 第24-27页 |
3.2 坡面侵蚀类物源动储量 | 第27-29页 |
3.2.1 RUSLE模型 | 第27-28页 |
3.2.2 估算模型 | 第28-29页 |
3.3 物源动储量预测结果 | 第29-32页 |
第4章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32-39页 |
4.1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初选 | 第32-33页 |
4.2 粗糙集理论 | 第33-35页 |
4.3 基于Skowron差别矩阵的属性约简 | 第35-39页 |
第5章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 第39-46页 |
5.1 核函数 | 第39-40页 |
5.2 核主成分分析 | 第40-43页 |
5.2.1 主成分分析 | 第40页 |
5.2.2 核矩阵与中心化 | 第40-41页 |
5.2.3 核主成分分析 | 第41-43页 |
5.3 基于核主成分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 第43-46页 |
第6章 泥石流易损性评价及风险评价 | 第46-52页 |
6.1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6-47页 |
6.2 泥石流易损性评价 | 第47-50页 |
6.3 泥石流风险评价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