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13页 |
| 2 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领域存在的若干问题 | 第13-23页 |
| 2.1 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较差 | 第13页 |
| 2.2 多元文化对德育教育的冲击 | 第13-14页 |
| 2.3 社会精神垃圾和不良风气对德育教育的冲击 | 第14-15页 |
| 2.4 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与荒废 | 第15-16页 |
| 2.5 缺乏“自律”的教育理念 | 第16页 |
| 2.6 我国青少年德育建设领域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16-23页 |
| 2.6.1 中国德育教育最大的弱点是缺乏公民教育 | 第17页 |
| 2.6.2 国内外公民教育 | 第17-20页 |
| 2.6.3 当下的公民教育问题 | 第20-23页 |
| 3 我国古代青少年德育教育对当今的启示 | 第23-25页 |
| 3.1 孝德教育对德育教育的价值 | 第23页 |
| 3.2 修身教育:古代思想文化教育的当代价值 | 第23-25页 |
| 4 国外青少年德育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32页 |
| 4.1 国外青少年德育的方式方法 | 第25-30页 |
| 4.1.1 美国的青少年德育建设 | 第27-28页 |
| 4.1.2 日本的青少年德育建设 | 第28-29页 |
| 4.1.3 英国的青少年德育建设 | 第29-30页 |
| 4.2 我国与国外青少年德育的比较分析 | 第30-32页 |
| 4.2.1 德育目标所体现的阶级性、政治性差异 | 第30页 |
| 4.2.2 德育目标设定的依据不同 | 第30-32页 |
| 5 解决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 第32-41页 |
| 5.1 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关注青少年的需求 | 第32-33页 |
| 5.2 加强青少年德育的“主体性”教育 | 第33-35页 |
| 5.3 强调对青少年的“公民道德”教育 | 第35-37页 |
| 5.4 青少年教育要回归生活,贴近生活 | 第37-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