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自然语言理解:言语意图分类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4页 |
1 引言 | 第14-33页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意图研究现状 | 第15-25页 |
1.2.1 行为理论中的意图研究 | 第15-17页 |
1.2.2 语言哲学中的言语意图研究 | 第17-22页 |
1.2.3 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意图研究 | 第22-25页 |
1.3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5-26页 |
1.3.1 言语意图分类 | 第25页 |
1.3.2 意图的表征、解析和推理 | 第25-26页 |
1.3.3 言语行为和普通行为的关系 | 第26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6-32页 |
1.4.1 对世界分类 | 第26-27页 |
1.4.2 区分手段和目的 | 第27-28页 |
1.4.3 用语义框架表征命题 | 第28-31页 |
1.4.4 用可能世界解释意图的逻辑表征 | 第31-32页 |
1.5 本文的内容和结构 | 第32-33页 |
2 言语意图分类及其语言学特征 | 第33-54页 |
2.1 言语意图分类 | 第33-35页 |
2.2 言语意图表述 | 第35-42页 |
2.2.1 社会事实与无理事实 | 第35-38页 |
2.2.2 第三者内心世界 | 第38-40页 |
2.2.3 主观内心世界 | 第40-41页 |
2.2.4 使役和疑问 | 第41-42页 |
2.3 言语意图的语言学特征 | 第42-53页 |
2.3.1 英、汉动词分类 | 第42-47页 |
2.3.2 英、汉粒词 | 第47-49页 |
2.3.3 言语意图的句法特征 | 第49-5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3 言语意图解析 | 第54-67页 |
3.1 聚类和语义角色标注的方法 | 第54-58页 |
3.1.1 特征 | 第54-55页 |
3.1.2 聚类算法 | 第55-56页 |
3.1.3 结果与讨论 | 第56-58页 |
3.2 结构分析的方法 | 第58-66页 |
3.2.1 纠缠的句法-语义结构 | 第58-60页 |
3.2.2 分析规则 | 第60-61页 |
3.2.3 言语意图结构解析系统 | 第61-65页 |
3.2.4 讨论 | 第65-6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4 意图推理 | 第67-88页 |
4.1 言语意图逻辑 | 第67-74页 |
4.1.1 言语意图的逻辑表征 | 第67-69页 |
4.1.2 类一致 | 第69-71页 |
4.1.3 言语意图推理 | 第71-72页 |
4.1.4 讨论 | 第72-74页 |
4.2 行为意图逻辑 | 第74-87页 |
4.2.1 基于关系的推理 | 第74-78页 |
4.2.2 行为模式 | 第78-79页 |
4.2.3 言语行为与普通行为的关系 | 第79-82页 |
4.2.4 基于模式的时间推理 | 第82-84页 |
4.2.5 推理中的思维模式 | 第84-8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8-92页 |
5.1 结论 | 第88页 |
5.2 创新点摘要 | 第88-89页 |
5.3 未来研究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作者简介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