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光纤通信论文

光源线宽及光信噪比对相位估计型光相干接收机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8页
专用术语注释表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展概述第9-10页
    1.2 载波相位估计技术的研究背景第10-11页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11-12页
    1.4 课题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第12-14页
        1.4.1 主要内容第12页
        1.4.2 篇章结构第12-14页
第二章 相位估计型的光相干接收机第14-23页
    2.1 相干光通信系统模型第14-17页
    2.2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中的噪声分析第17-21页
        2.2.1 光噪声特性第17-18页
        2.2.2 激光器的相位噪声第18-20页
        2.2.3 加性幅度噪声第20-21页
    2.3 接收机中的载波相位估计技术分析第21-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多路非相关高斯白噪声的并行产生方案设计第23-35页
    3.1 高斯白噪声的数值模拟方案第23-25页
        3.1.1 光噪声的模拟测试第23页
        3.1.2 传统多路噪声的实现方案第23-25页
    3.2 并行处理的数值模拟方案设计第25-27页
        3.2.1 并行处理方案第25页
        3.2.2 蛙跳方案设计第25-26页
        3.2.3 分块方案设计第26-27页
    3.3 多路非相关高斯白噪声的数值模拟方案第27-33页
        3.3.1 改进的并行处理方案设计第27-30页
        3.3.2 相位噪声的软件实现第30-31页
        3.3.3 加性幅度噪声的软件实现第31-32页
        3.3.4 多路模拟噪声相关性的测试分析第32-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采用并行处理方案设计的相干光接收机第35-51页
    4.1 传统 PE 相干接收机第35-43页
        4.1.1 M 次幂载波相位估计技术第35-37页
        4.1.2 相位模糊及其处理第37-40页
        4.1.3 接收机的性能优化设计第40-43页
    4.2 DAML 相干接收机第43-46页
        4.2.1 DAML 载波相位估计技术第43-45页
        4.2.2 两种载波相位估计技术的软件实现及分析第45-46页
    4.3 采用并行处理方案系统性能的软件实现第46-49页
        4.3.1 采用改进方案的 PE 接收机的测试分析第46-47页
        4.3.2 采用改进方案的 DA ML 接收机的测试分析第47-48页
        4.3.3 改进后的系统性能测试分析第48-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1-54页
    5.1 工作总结第51-52页
    5.2 后续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57-58页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子网格光网络资源代理技术研究
下一篇:强度和相位可控梳状滤波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