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内容体系和框架结构 | 第17-19页 |
1.5.1 内容体系 | 第17-18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1.6 本文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大数据与企业信息安全的相关理论 | 第20-26页 |
2.1 大数据的相关理论和内涵 | 第20-22页 |
2.1.1 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2.1.2 大数据的基本特征 | 第21-22页 |
2.2 企业信息安全的内涵 | 第22-25页 |
2.2.1 企业信息安全的界定 | 第22-23页 |
2.2.2 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 第23-24页 |
2.2.3 企业信息安全的现状 | 第24-25页 |
2.3 企业信息安全水平评价的内涵 | 第25-26页 |
2.3.1 企业信息安全水平评价的含义 | 第25页 |
2.3.2 企业信息安全水平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3 大数据环境对企业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2页 |
3.1 企业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29页 |
3.1.1 企业外部的信息安全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3.1.2 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3.2 大数据环境对企业信息安全影响 | 第29-32页 |
3.2.1 技术维度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2 管理维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4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安全水平评价体系构建 | 第32-47页 |
4.1 确定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 第32-34页 |
4.1.1 确定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2页 |
4.1.2 确定指标体系的方法 | 第32-34页 |
4.2 指标体系的确定和说明 | 第34-41页 |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4-35页 |
4.2.2 具体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35-36页 |
4.2.3 各项评价指标的说明 | 第36-41页 |
4.3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安全水平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1-47页 |
4.3.1 综合评价方法 | 第41-43页 |
4.3.2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43-45页 |
4.3.3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5-47页 |
5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安全水平评价实证研究 | 第47-57页 |
5.1 企业概况 | 第47页 |
5.2 评价体系应用 | 第47-48页 |
5.3 过程和结果分析 | 第48-57页 |
5.3.1 评价过程 | 第48-53页 |
5.3.2 企业信息安全水平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6 优化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安全的对策 | 第57-61页 |
6.1 管理维度信息安全 | 第57-58页 |
6.1.1 全面构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 第57-58页 |
6.1.2 完善大数据管理制度 | 第58页 |
6.2 人员维度信息安全 | 第58-59页 |
6.2.1 重视大数据安全,培养员工信息安全意识 | 第58-59页 |
6.2.2 加强员工信息安全培训力度 | 第59页 |
6.3 技术维度信息安全 | 第59-61页 |
6.3.1 利用大数据进行安全监管 | 第59页 |
6.3.2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 第59-6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6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附录A | 第63-68页 |
附录B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