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振动控制在大跨空间结构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实例 | 第9-13页 |
1.3 结构优化学科的发展及优化方法 | 第13-17页 |
1.3.1 结构优化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结构优化中的优化算法 | 第15-17页 |
1.4 结构优化设计在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优化算法的选取及应用 | 第20-34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fmincon 函数法 | 第20-24页 |
2.2.1 SQP 算法描述 | 第20-21页 |
2.2.2 SQP 算法的 MATLAB 实现 | 第21-24页 |
2.3 复形法 | 第24-29页 |
2.3.1 复形法概念 | 第24页 |
2.3.2 复形法的优缺点 | 第24-25页 |
2.3.3 复形法的实现步骤 | 第25-29页 |
2.4 算例分析 | 第29-33页 |
2.4.1 算例描述 | 第29-31页 |
2.4.2 优化结果及分析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粘弹性阻尼器在单自由度地震反应中的参数优化 | 第34-50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粘弹性阻尼器的工作原理 | 第34-35页 |
3.3 粘弹性阻尼器的计算模型 | 第35-37页 |
3.4 参数优化模型推导 | 第37-40页 |
3.4.1 设计变量 | 第38页 |
3.4.2 目标函数 | 第38-39页 |
3.4.3 约束条件 | 第39-40页 |
3.4.4 优化的数学模型 | 第40页 |
3.5 阻尼器在单自由度地震反应中的参数优化 | 第40-49页 |
3.5.1 单自由度模型描述 | 第40-41页 |
3.5.2 单自由度动力方程 | 第41页 |
3.5.3 阻尼器参数对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3.5.4 阻尼器参数在单自由度中的优化 | 第42-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粘弹性阻尼器在网架结构减震控制中的参数优化 | 第50-76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网架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0-52页 |
4.2.1 网架结构体系控制原理 | 第50-52页 |
4.2.2 网架结构计算说明 | 第52页 |
4.3 网架结构振动频率和振型分析 | 第52-55页 |
4.4 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5-58页 |
4.4.1 以节点位移和节点加速度为控制目标 | 第55-57页 |
4.4.2 以杆件轴力为控制目标 | 第57-58页 |
4.5 阻尼器参数变化对网架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58-68页 |
4.5.1 18m×12m 网架 | 第58-62页 |
4.5.2 30m×24m 网架 | 第62-68页 |
4.6 阻尼器参数优化 | 第68-75页 |
4.6.1 以结构节点位移和节点加速度总体响应峰值为控制目标 | 第69-70页 |
4.6.2 以单个节点位移和单个节点加速度峰值为控制目标 | 第70-72页 |
4.6.3 以所有杆件轴力的平方和开根的峰值为控制目标 | 第72-73页 |
4.6.4 以单根杆件轴力的峰值为控制目标 | 第73-7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粘弹性阻尼器在网架结构中的优化设置 | 第76-110页 |
5.1 引言 | 第76页 |
5.2 阻尼器布置位置的优化 | 第76-91页 |
5.2.1 沿纵向布置阻尼器 | 第76-81页 |
5.2.2 沿横向布置阻尼器 | 第81-85页 |
5.2.3 横向和纵向综合布置 | 第85-91页 |
5.3 支撑倾斜角度的优化 | 第91-96页 |
5.3.1 阻尼器悬挑长度 | 第91-93页 |
5.3.2 阻尼器下端节点的竖向位置 | 第93-96页 |
5.4 与阻尼器相连节点类型的优化 | 第96-98页 |
5.5 阻尼器布置数量的优化 | 第98-102页 |
5.6 实际工程结构设置阻尼器的基本优化步骤及实例分析 | 第102-109页 |
5.6.1 基本优化步骤 | 第102-104页 |
5.6.2 实例分析 | 第104-10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0-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