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1、数学元认知、归因理论与高中数学关系概述 | 第12-18页 |
·数学元认知与高中数学学习 | 第12-14页 |
·数学元认知的概念 | 第12页 |
·高中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决定了元认知必须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 第12-13页 |
·高中数学学习的复杂性决定了元认知必须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 第13-14页 |
·归因理论与高中数学学习 | 第14-18页 |
·归因理论的概念 | 第14页 |
·归因理论在数学学习中的合理应用可以预防数学学困生的形成 | 第14-15页 |
·归因理论在数学学习中的合理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第15页 |
·归因的认知过程是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和变化的基础 | 第15-18页 |
2、数学元认知、归因理论与中学数学学习关系研究现状概述 | 第18-26页 |
·数学元认知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数学元认知和思维品质 | 第18页 |
·数学元认知与数学问题的解决 | 第18-19页 |
·数学元认知与数学学习活动 | 第19页 |
·元认知监控与非智力因素 | 第19页 |
·归因理论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 | 第20-21页 |
·归因理论与学业成就 | 第21-22页 |
·归因理论与数学教学 | 第22页 |
·元认知与归因理论研究现状的特点 | 第22-26页 |
·发展不够成熟 | 第22-23页 |
·研究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 | 第23页 |
·相对集中在低年级 | 第23页 |
·对高年级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 第23-26页 |
3、数学学习的相关理论 | 第26-38页 |
·中学数学学习的概念、特点、类型及过程 | 第26-30页 |
·中学数学学习的概念、特点 | 第26-27页 |
·中学数学学习的类型 | 第27-28页 |
·中学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 | 第28-30页 |
·数学认知结构与数学能力 | 第30页 |
·元认知与数学学习 | 第30-31页 |
·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 第31-38页 |
·学习动机和兴趣 | 第31-33页 |
·学习情感和意志 | 第33-34页 |
·数学学习态度 | 第34-35页 |
·数学学习的环境因素 | 第35-38页 |
·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 | 第35页 |
·学校教育的影响 | 第35-38页 |
4、高中学生数学元认知水平和对学业成就归因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38-61页 |
·调查对象 | 第38页 |
·调查方法 | 第38-39页 |
·调查目的 | 第39页 |
·调查结果 | 第39-61页 |
·元认知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39-54页 |
·元认知调查结果 | 第39-51页 |
·元认知调查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中学生数学学习成就归因方式调查结果、分析 | 第54-61页 |
·中学生数学学习成就归因方式调查结果 | 第54-58页 |
·中学生数学学业成败归因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5、高中数学元认知能力和积极、正确的归因方式培养策略初探 | 第61-74页 |
·学业成就高的学生的特征 | 第61-64页 |
·善于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 第61页 |
·善于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 第61-62页 |
·具有较强的策略迁移能力 | 第62页 |
·善于进行合理的归因 | 第62-63页 |
·有很强的数学自学能力 | 第63-64页 |
·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策略初探 | 第64-74页 |
·大力提高教师的元认知水平 | 第64-65页 |
·教师要把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作为教学目标之 | 第65-66页 |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第66-68页 |
·严格要求,帮助学生培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 第68页 |
·积极发挥教师期望的积极效应 | 第68-70页 |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 第70页 |
·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 第70-72页 |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一 | 第77-80页 |
附录二 | 第80-81页 |
附录三 | 第81-82页 |
后记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