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分区的颅骨面貌复原技术与真实感处理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6页
    1.2 研究意义第16-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4页
        1.3.1 颅面数字化和数据库构建第19-21页
        1.3.2 面貌复原方法第21-22页
        1.3.3 复原模型真实感处理第22-24页
        1.3.4 颅面复原的评价第24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4-27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1.4.2 技术路线第26-27页
    1.5 本文组织结构第27-29页
第二章 颅面数据库构建及颅面三维模型重建第29-49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颅面数据采集和建库第29-33页
        2.2.1 颅面数据采集规范及步骤第29-31页
        2.2.2 颅面数据库设计第31-33页
    2.3 基于曲线演化的颅面表面单层封闭轮廓线提取第33-41页
        2.3.1 曲线演化理论第34-35页
        2.3.2 曲线演化数学模型第35-36页
        2.3.3 颅面外层封闭轮廓线提取第36-38页
        2.3.4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38-41页
    2.4 基于最小累计面的颅面三维模型重建第41-48页
        2.4.1 基于轮廓线的三维模型重建第41-43页
        2.4.2 基于改进的最小累计面的三维模型重建第43-46页
        2.4.3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46-48页
    2.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三维颅面模型分区和拼接方法第49-86页
    3.1 引言第49页
    3.2 颅骨和人脸特征点定义第49-54页
        3.2.1 颅骨和人脸生理构造第49-50页
        3.2.2 人脸和颅骨特征点定义简介第50-52页
        3.2.3 本文的人脸和颅骨特征点定义第52-54页
    3.3 基于深度图像映射的三维模型特征点自动标定第54-67页
        3.3.1 特征点标定算法流程第55-56页
        3.3.2 三维模型深度图像生成第56-58页
        3.3.3 基于SUSAN算子的人脸深度图像五官分割第58-62页
        3.3.4 基于灰度积分投影的五官及特征定位第62-64页
        3.3.5 基于人脸几何模型的内眼角定位第64-65页
        3.3.6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65-67页
    3.4 基于特征点约束的颅面三维模型分区方法第67-73页
        3.4.1 三维模型分割方法第67-69页
        3.4.2 颅面三维模型分区设置第69页
        3.4.3 基于特征点引导的分割边界计算第69-72页
        3.4.4 实验结果和五官分区数据建库第72-73页
    3.5 基于局部形变的人脸网格模型拼接第73-84页
        3.5.1 三维模型拼接第73页
        3.5.2 平面参数化方法简介第73-76页
        3.5.3 基于局部形变的分区拼接第76-84页
        3.5.4 实验效果和分析第84页
    3.6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四章 基于分区的颅面复原方法第86-102页
    4.1 引言第86页
    4.2 基于测地距离约束的颅面分区点对应方法第86-93页
        4.2.1 已有相关方法分析第86-88页
        4.2.2 测地路径及距离第88-90页
        4.2.3 三维颅面分区模型点对应第90-93页
        4.2.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93页
    4.3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分区颅面复原第93-101页
        4.3.1 基于统计模型的颅骨面貌复原方法第93-94页
        4.3.2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第94-96页
        4.3.3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分区颅面形状计算模型的建立第96-98页
        4.3.4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分区人脸复原第98页
        4.3.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98-101页
    4.4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五章 可重用快速头发建模第102-135页
    5.1 引言第102页
    5.2 头发建模方法概述第102-107页
        5.2.1 头发的交互式造型第103-105页
        5.2.2 头发的非交互式造型第105-107页
    5.3 基于层次约束域的快速头发建模方法第107-123页
        5.3.1 相关研究第108-111页
        5.3.2 基于层次约束域的发式造型第111-116页
        5.3.3 发式细节表示与造型第116-121页
        5.3.4 碰撞检测第121-122页
        5.3.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22-123页
    5.4 基于约束模板的头发模型快速重用第123-133页
        5.4.1 发式模型约束模板第124-125页
        5.4.2 约束模板二维参数映射第125-129页
        5.4.3 约束模板三维参数映射第129-131页
        5.4.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31-133页
    5.5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第六章 复原人脸模型表面纹理合成第135-144页
    6.1 引言第135-136页
    6.2 复原面貌皮肤纹理合成第136-140页
        6.2.1 曲面纹理合成第136-137页
        6.2.2 切向矢量场的建立第137-138页
        6.2.3 纹理的搜索与匹配第138页
        6.2.4 纹理块间接缝的处理第138-139页
        6.2.5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139-140页
    6.3 局部器官纹理的生成第140-143页
        6.3.1 眼球的纹理生成第140-142页
        6.3.2 嘴唇和眉毛的纹理合成第142-143页
        6.3.3 复原面貌纹理生成结果第143页
    6.4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总结与展望第144-146页
    1. 本文工作总结第144-145页
    2. 未来工作展望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56-158页
致谢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与推荐技术研究
下一篇: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