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4-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4页 |
2.1 地理位置及交通 | 第17-18页 |
2.2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18-21页 |
2.2.1 气候气象 | 第18页 |
2.2.2 水文 | 第18-19页 |
2.2.3 地形地貌 | 第19-20页 |
2.2.4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 第20-21页 |
2.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22页 |
2.3.1 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 | 第21-22页 |
2.3.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 第22页 |
2.4 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第3章 北票反向渗滤取水工程 | 第24-28页 |
3.1 北票反向渗滤取水工程的组成 | 第24-25页 |
3.2 北票反向渗滤取水工艺及流程 | 第25-27页 |
3.3 取水条件下河床渗流场特征 | 第27-28页 |
第4章 渗流场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 第28-45页 |
4.1 渗流场室内模拟试验 | 第28-31页 |
4.1.1 试验设计方案 | 第28页 |
4.1.2 试验前准备 | 第28-30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4.1.4 渗流场试验模拟情况 | 第31页 |
4.2 模拟试验渗流场特征分析 | 第31-39页 |
4.3 模拟试验取水量计算 | 第39-45页 |
4.3.1 承压非完整井单井抽水法 | 第39-40页 |
4.3.2 大口井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4.3.3 渗渠类比公式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4.3.4 垂向入渗系数法 | 第42-43页 |
4.3.5 辐射井公式替换计算方法 | 第43-45页 |
第5章 北票反向渗滤取水水量的数值模拟 | 第45-68页 |
5.1 Visual modflow 简介 | 第45页 |
5.2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45-47页 |
5.2.1 含水介质结构特征 | 第45-46页 |
5.2.2 模拟区的空间离散与边界条件概化 | 第46-47页 |
5.2.3 渗流场运动特征 | 第47页 |
5.3 数学模型及解法 | 第47-50页 |
5.3.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8页 |
5.3.2 模型的数值解法 | 第48-50页 |
5.4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 第50-52页 |
5.5 模型校验及方案 | 第52-54页 |
5.5.1 模型校验 | 第52-53页 |
5.5.2 模拟方案 | 第53-54页 |
5.6 一厂区单独取水过程地下水渗流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54-63页 |
5.6.1 6 | 第54-58页 |
5.6.2 其余集水硐室单独取水计算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6.3 各集水硐室同时取水计算结果分析 | 第60-63页 |
5.7 一二厂区同时运行时地下水渗流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8-71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建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