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基础工程论文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内力分析与数值模拟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 基坑桩锚支护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桩锚支护结构变形第10-11页
        1.2.2 桩锚支护结构桩侧土压力第11-12页
        1.2.3 桩锚支护设计计算方法第12-13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5页
2 深基坑支护理论第15-26页
    2.1 基坑工程方案设计要求第15-16页
        2.1.1 安全性要求第15页
        2.1.2 环境保护要求第15-16页
        2.1.3 技术经济要求第16页
        2.1.4 可持续发展要求第16页
    2.2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第16-19页
        2.2.1 桩锚支护结构的特点第16-17页
        2.2.2 桩锚支护作用机理第17-18页
        2.2.3 锚杆内部荷载传递特点第18-19页
    2.3 基坑变形规律第19-22页
        2.3.1 围护墙体变形第19-20页
        2.3.2 坑底隆起变形第20-21页
        2.3.3 地表沉降第21-22页
        2.3.4 基坑的空间效应第22页
    2.4 基坑变形控制与报警值第22-26页
        2.4.1 基坑变形控制第22-23页
        2.4.2 监测项目报警值第23-26页
3 桩锚支护结构设计分析第26-53页
    3.1 工程概况第26-27页
    3.2 等值梁法第27-28页
        3.2.1 计算原理第27页
        3.2.2 计算步骤第27-28页
    3.3 弹性地基梁法第28-32页
        3.3.1 计算原理第28-31页
        3.3.2 "m"法常用计算参数求解方法第31-32页
        3.3.3 "m" 法计算步骤第32页
    3.4 有限差分法第32-33页
    3.5 等值梁法设计计算第33-41页
        3.5.1 土压力系数求解第33-35页
        3.5.2 零弯点距基坑底面的距离 x 求解第35页
        3.5.3 基坑侧壁土压力强度计算第35-36页
        3.5.4 固端弯矩求解第36-39页
        3.5.5 各支点反力求解第39-40页
        3.5.6 反力核算第40页
        3.5.7 桩体入土深度计算第40-41页
    3.6 m 法设计计算第41-47页
        3.6.1 基坑底面处桩身所受剪力H_0,M_0弯矩求解第41页
        3.6.2 m 值与桩体参数求解第41-42页
        3.6.3 坑底处桩身水平位移X_0和φ_0转角求解第42-47页
    3.7 内力位移结果分析第47页
    3.8 稳定性验算第47-52页
        3.8.1 整体稳定性验算第47-48页
        3.8.2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第48-50页
        3.8.3 抗隆起稳定性验算第50-52页
    3.9 嵌固段内基坑内侧土反力验算第52-53页
4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数值分析第53-67页
    4.1 FLAC3D简介第53-59页
        4.1.1 桩结构单元的数值实现第53-55页
        4.1.2 锚索结构单元数值实现第55-57页
        4.1.3 FLAC3D求解基坑开挖问题流程第57-59页
    4.2 计算模型第59-60页
    4.3 计算结果分析第60-65页
        4.3.1 桩身侧向位移随工况的变化过程第60-61页
        4.3.2 土压力随工况的变化过程第61-63页
        4.3.3 桩身弯矩随工况的变化过程第63-64页
        4.3.4 嵌固深度对桩身水平位移的影响第64页
        4.3.5 锚杆倾角对桩身水平位移的影响第64-65页
    4.4 有限差分法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65-67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7-68页
    5.1 本文主要结论第67页
    5.2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71页
作者简历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空间发展研究--以满城县为例
下一篇:双排桩—锚支护结构的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