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诉讼先行调解制度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先行调解的界定 | 第11-20页 |
第一节 先行调解的概念界定 | 第11-16页 |
一、 先行调解是先于立案的调解 | 第11-13页 |
二、 先行调解应是遵循自愿原则的合意调解 | 第13-14页 |
三、 先行调解是对适宜调解案件的调解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先行调解的性质界定 | 第16-20页 |
一、 先行调解性质 | 第16-19页 |
二、 先行调解与委托调解的关系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先行调解的立法缘由分析 | 第20-27页 |
第一节 先行调解的立法背景 | 第20-24页 |
一、 我国诉讼调解的复兴 | 第20-21页 |
二、 民事审判由调审合一到调审分离的影响 | 第21-23页 |
三、 国外法院附设 ADR 模式的启示 | 第23页 |
四、 先行调解立法背景的思考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先行调解的制度化动因 | 第24-27页 |
一、 司法政策引导 | 第25-26页 |
二、 诉讼爆炸现实需要 | 第26页 |
三、 创新调解机制的需要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先行调解实践现状分析 | 第27-38页 |
第一节 先行调解的运行现状 | 第27-32页 |
一、 先行调解的运行模式 | 第27-30页 |
二、 先行调解的运行效果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先行调解的存在问题 | 第32-38页 |
一、 程序设计中的问题 | 第32-35页 |
二、 法院实践困境 | 第35-37页 |
三、 社会参与无力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先行调解的完善建议 | 第38-45页 |
第一节 贯彻先行调解自愿原则 | 第39-40页 |
一、 当事人自愿启动先行调解 | 第39-40页 |
二、 当事人选择进行先行调解 | 第40页 |
第二节 强化先行调解主体力量 | 第40-42页 |
一、 发挥法院主导地位 | 第40-41页 |
二、 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完善先行调解诉调对接机制 | 第42-44页 |
一、 诉调对接整体路径 | 第42-43页 |
二、 明确诉调对接中的期限问题 | 第43页 |
三、 完善调解协议确认问题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建立先行调解保障程序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