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湖泊富营养化概况 | 第12-13页 |
1.2 湖泊氮循环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微生物修复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1.1 微生物在氮素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 第15页 |
1.2.1.2 固定化微生物 | 第15页 |
1.2.1.3 氮循环菌脱氮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1 水生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第16页 |
1.2.2.2 水生植物氮吸收生理机制 | 第16-17页 |
1.2.2.3 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工程的应用研究 | 第17-18页 |
1.2.3 沉水植物-氮循环菌技术 | 第18-19页 |
1.3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1.3.1 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5.1 室内试验 | 第22页 |
1.5.2 原位试验 | 第22页 |
1.6 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4-31页 |
2.1 原位样品采集 | 第24-25页 |
2.2 固定化氮循环菌制备 | 第25-26页 |
2.3 实验测试指标及方法 | 第26-31页 |
2.3.1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2.3.2 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2.3.3 水质指标检测方法 | 第28页 |
2.3.4 沉积物反硝化速率测定 | 第28-29页 |
2.3.5 N_2O释放通量测定 | 第29页 |
2.3.6 沉积物溶解氧侵蚀深度 | 第29-30页 |
2.3.7 水中N-NH_4~+和N-NO_3的~(15)N丰度测定 | 第30页 |
2.3.8 植物和土壤中~(15)N丰度测定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室内生态模拟实验 | 第31-44页 |
3.1 室内试验生态修复模拟设计 | 第31-32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32-38页 |
3.2.1 水体pH、DO | 第32-33页 |
3.2.2 沉积物溶解氧侵蚀深度 | 第33-34页 |
3.2.3 沉积物反硝化速率 | 第34-35页 |
3.2.4 N_2O排放通量 | 第35-36页 |
3.2.5 植物氮吸收 | 第36页 |
3.2.6 土壤氮吸收 | 第36-37页 |
3.2.7 N-~(15)NO_3~-转化平衡实验 | 第37-38页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8-42页 |
3.3.1 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3.3.2 不同生态修复手段处理下的脱氮机理研究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原位湖泊生态修复实验 | 第44-53页 |
4.1 中试工程选址及建设 | 第44-46页 |
4.2 中试试验设置 | 第46-47页 |
4.3 中试工程试验效果 | 第47-51页 |
4.3.1 DO、pH变化 | 第47-48页 |
4.3.2 各形态氮营养盐的变化 | 第48-51页 |
4.3.3 总磷的变化 | 第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3-56页 |
5.1 结论 | 第53-55页 |
5.1.1 室内试验 | 第53-54页 |
5.1.2 原位中试实验 | 第54-55页 |
5.2 建议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