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复兴与现代生活的复魅--《达·芬奇密码》的警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序言 | 第7-9页 |
2 小说家言的魅力:通俗小说畅销的原因 | 第9-11页 |
3 小说家言的虚弱:影子的影子 | 第11-31页 |
·欧洲整体——"这都是权力问题" | 第14-18页 |
·宙斯的正义 | 第15页 |
·希腊帝国主义 | 第15-16页 |
·从选民到子民 | 第16-17页 |
·欧洲整体 | 第17-18页 |
·父子关系——"我们崇拜的是父辈崇拜的神" | 第18-21页 |
·父亲意志 | 第19-20页 |
·弑父的负罪感 | 第20-21页 |
·弗洛伊德的权力史观 | 第21页 |
·《达·芬奇密码》中的父子关系 | 第21页 |
·秘传与启蒙——"至少这些信息保存下来了" | 第21-29页 |
·神圣婚姻 | 第22-26页 |
·理性的公开运用与私自运用 | 第26-27页 |
·走向救赎,还是虚无? | 第27-28页 |
·《达·芬奇密码》中的秘传与启蒙 | 第28-29页 |
·复兴与复魅——"大地深处的召唤" | 第29-31页 |
·宗教情感的共同体 | 第29-30页 |
·找到各自的守护神 | 第30页 |
·《达·芬奇密码》中历史与现实的共鸣 | 第30-31页 |
4 小说家言的评定: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东方主义 | 第31-34页 |
·东方主义 | 第31-32页 |
·《达·芬奇密码》中的东方主义 | 第32-34页 |
5 结论:民族文化的复兴与现代生活的复魅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