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范围 | 第10-11页 |
(一) 时间范围 | 第10页 |
(二) 选择波匈捷三国为研究对象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四、政治过程理论简介 | 第13-14页 |
五、研究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六、波匈捷三国冷战时期社会运动情况概述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波匈捷三国社会运动发生机制比较分析 | 第16-26页 |
一、波匈捷三国冷战时期的经济结构变迁 | 第16-18页 |
(一) 二战结束初期各国的工业化 | 第16-17页 |
(二) 冷战开始至社会运动爆发前各国的工业化 | 第17-18页 |
二、波匈捷三国冷战时期的政治结构变迁 | 第18-20页 |
(一) 战后初期各国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 | 第18页 |
(二) 冷战开始后苏联模式在东欧的建立 | 第18-19页 |
(三) 波匈捷三国共产党内部的大清洗 | 第19-20页 |
三、波匈捷三国社会运动发生时的思潮分析 | 第20-24页 |
(一) 波兰社会运动中存在的思潮及分析 | 第21-23页 |
(二) 匈牙利社会运动中存在的思潮及分析 | 第23-24页 |
(三)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运动中存在的思潮及分析 | 第24页 |
四、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波匈捷三国社会运动发展机制比较分析 | 第26-37页 |
一、社会运动发生后各国的改革与处理 | 第27-33页 |
(一) 波兰社会运动发生后政府的改革及变化 | 第27-30页 |
(二) 匈牙利社会运动发生后政府的改革及变化 | 第30-31页 |
(三)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运动发生后政府的改革及变化 | 第31-32页 |
(四) 波匈捷三国社会运动后政府改革情况 | 第32-33页 |
二、波匈捷三国社会运动组织的形成及成长 | 第33-37页 |
(一) 波兰团结工会的成立与发展历程 | 第33-36页 |
(二) 匈、捷两国的社会组织特征分析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