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跟踪算法在微小区电波传播预测中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射线跟踪的理论基础 | 第13-21页 |
2.1 自由空间中的波传播 | 第13-15页 |
2.1.1 电场强度的计算 | 第13-14页 |
2.1.2 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 | 第14-15页 |
2.2 反射场强度的计算 | 第15-17页 |
2.3 绕射场强度的计算 | 第17-20页 |
2.3.1 直边缘绕射场的计算 | 第17-19页 |
2.3.2 一致性绕射系数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射线跟踪的原理与方法 | 第21-31页 |
3.1 射线跟踪方法简介 | 第21页 |
3.2 正向射线跟踪算法 | 第21-25页 |
3.2.1 射线的划分 | 第22-23页 |
3.2.2 射线的跟踪 | 第23-24页 |
3.2.3 射线是否被接收点接收 | 第24-25页 |
3.3 反向射线跟踪算法 | 第25-28页 |
3.3.1 镜像算法原理 | 第26-27页 |
3.3.2 反向算法的流程 | 第27-28页 |
3.4 两种射线跟踪方法的比较 | 第28-29页 |
3.4.1 正向算法优缺点分析 | 第28页 |
3.4.2 镜像法优缺点分析 | 第28-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一种新型的射线跟踪算法 | 第31-53页 |
4.1 室外建筑物的建模 | 第31-33页 |
4.1.1 建筑物面表的存储方式 | 第31-33页 |
4.1.2 建筑物劈表的存储方式 | 第33页 |
4.2 室外射线跟踪算法的基本概念 | 第33-35页 |
4.2.1 基本定义与符号记法 | 第33-34页 |
4.2.2 虚拟源原理 | 第34-35页 |
4.3 源可见面可见劈的确定 | 第35-45页 |
4.3.1 环境信息的导入与预处理 | 第35-36页 |
4.3.2 背面剔除 | 第36页 |
4.3.3 源辐射范围内的面表和劈表 | 第36-40页 |
4.3.4 极面扫描算法求辐射源范围内的可见面表 | 第40-43页 |
4.3.5 源可见劈表的建立 | 第43-45页 |
4.4 创建虚拟源树并获取射线路径 | 第45-51页 |
4.4.1 创建虚拟源树和二维射线路径的提取 | 第45-50页 |
4.4.2 由二维射线路径转化为三维射线路径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射线跟踪技术的改进 | 第53-63页 |
5.1 基于四叉树的分区技术 | 第53-56页 |
5.1.1 基于四叉树的分区 | 第53-55页 |
5.1.2 四叉树分区的实现细节 | 第55-56页 |
5.2 射线跟踪算法的场景建模和预处理 | 第56-58页 |
5.2.1 几何模型 | 第56-57页 |
5.2.2 形态模型 | 第57页 |
5.2.3 多边形边模型 | 第57-58页 |
5.2.4 数据的预处理 | 第58页 |
5.3 实例场景的仿真与验证分析 | 第58-62页 |
5.3.1 路径损耗 | 第58-59页 |
5.3.2 场景仿真 | 第59-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束语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与发表论文情况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