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生血法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缩略语表 | 第4-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前言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 中医学对AA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1 病因病机认识 | 第11-13页 |
1.2 中医药治疗 | 第13-15页 |
2. 现代医学对AA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2.1 免疫异常 | 第15-16页 |
2.2 生存及预后因素 | 第16-17页 |
2.3 西医治疗 | 第17-19页 |
资料和方法 | 第19-24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2. 诊断标准 | 第19-20页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9-20页 |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第20页 |
3. 纳入、排除、剔除标准 | 第20-21页 |
3.1 纳入标准 | 第20页 |
3.2 排除、剔除标准 | 第20-21页 |
4. 治疗方法 | 第21页 |
5. 观察指标 | 第21页 |
6. 疗效判定 | 第21-23页 |
6.1 西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第21页 |
6.2 中医症状积分及疗效判定 | 第21-23页 |
7.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3-24页 |
结果 | 第24-26页 |
1. 西医疗效判定结果 | 第24页 |
2.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平均积分比较 | 第24页 |
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结果 | 第24页 |
4. 治疗前后外周血象比较 | 第24-26页 |
讨论 | 第26-36页 |
1. 导师经验及补肾生血法方剂的方解 | 第26-29页 |
2. 补肾生血法方药现代药理研究 | 第29-31页 |
2.1 补肾填精与滋阴补阳药 | 第29-30页 |
2.2 补气生血类药 | 第30页 |
2.3 其它类药 | 第30-31页 |
3. 疗效分析 | 第31-35页 |
3.1 中西医临床疗效分析 | 第31-32页 |
3.2 中医临床症状分析 | 第32-33页 |
3.3 外周血象分析 | 第33-35页 |
4.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3-45页 |
个人简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