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能源效率的测评研究 | 第14-15页 |
1.2.2 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 第15-17页 |
1.2.3 能源效率的区域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2.4 已有文献研究的总结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2章 能源效率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22-32页 |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 | 第22页 |
2.2 能源效率的定义和测算 | 第22-24页 |
2.2.1 基于单要素生产理论的能源效率 | 第22-23页 |
2.2.2 基于全要素生产理论的能源效率 | 第23-24页 |
2.3 考虑非期望产出能源效率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2.3.1 数据转换法 | 第24-25页 |
2.3.2 方向距离函数法 | 第25页 |
2.3.3 曲线测度评价法 | 第25页 |
2.3.4 基于松弛的SBM效率评价模型 | 第25-26页 |
2.4 能源效率影响因素 | 第26-30页 |
2.4.1 技术进步 | 第26-27页 |
2.4.2 经济因素 | 第27-28页 |
2.4.3 结构调整 | 第28-29页 |
2.4.4 制度因素 | 第29-30页 |
2.4.5 其他因素 | 第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碳排放约束下湖南省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 | 第32-49页 |
3.1 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模型 | 第32-35页 |
3.1.1 DEA模型 | 第32-33页 |
3.1.2 非期望产出的SBM(Slack-Based Measure)模型 | 第33-35页 |
3.1.3 能源效率及节能减排模型 | 第35页 |
3.2 数据来源和处理 | 第35-37页 |
3.2.1 产出指标的选取与处理 | 第36页 |
3.2.2 投入指标选取与处理 | 第36-37页 |
3.3 湖南省全要素能源效率及节能减碳潜力评价 | 第37-46页 |
3.3.1 基于SBM模型的湖南省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量 | 第37-40页 |
3.3.2 基于SBM模型的地区节能潜力及区域差异分析 | 第40-43页 |
3.3.3 基于SBM模型的地区减碳潜力及区域差异分析 | 第43-46页 |
3.4 与其他能源效率评价指标的比较研究 | 第46-47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碳排放约束下湖南省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5页 |
4.1 Tobit模型介绍 | 第49页 |
4.2 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 | 第49-51页 |
4.2.1 变量及数据说明 | 第49-50页 |
4.2.2 模型设定 | 第50-51页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55-5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5.2 政策启示 | 第56-57页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