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8页 |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8-12页 |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论文综述 | 第12-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价值分析方法 | 第16页 |
·实证分析方法 | 第16页 |
·比较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历史分析方法 | 第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基本理论 | 第18-30页 |
·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基本概念 | 第18-24页 |
·社区 | 第18-19页 |
·矫正 | 第19-20页 |
·社区矫正 | 第20-23页 |
·社区矫正执行主体 | 第23-24页 |
·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争议 | 第24-30页 |
·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权力的宏观配置 | 第24-26页 |
·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权力的微观归属 | 第26-30页 |
第3章 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46页 |
·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现状 | 第30-38页 |
·理论界对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讨论 | 第30-32页 |
·法律框架下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模式及演变 | 第32-34页 |
·实践中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模式 | 第34-38页 |
·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社区矫正执行主体认识不足 | 第38-39页 |
·社区矫正执行主体权威性欠缺 | 第39-40页 |
·社区矫正执行主体人员不足 | 第40-41页 |
·社区矫正执行主体业务能力欠缺 | 第41-42页 |
·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6页 |
·传统思想和习惯制约 | 第42-43页 |
·立法滞后 | 第43-44页 |
·司法所日常工作繁重 | 第44-45页 |
·社区矫正工作难度较大 | 第45-46页 |
第4章 域外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经验及借鉴 | 第46-56页 |
·美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模式 | 第46-48页 |
·日本社区矫正执行主体模式 | 第48-50页 |
·我国港澳地区社区矫正执行主体模式 | 第50-52页 |
·我国香港地区社区矫正执行主体模式 | 第50-51页 |
·我国澳门地区社区矫正执行主体模式 | 第51-52页 |
·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域外借鉴 | 第52-56页 |
·社区矫正执行主体专门化建设 | 第52-53页 |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专职化建设 | 第53-54页 |
·社区矫正执行主体主导下的多元参与 | 第54-56页 |
第5章 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完善 | 第56-62页 |
·更新理念,增强主体意识 | 第56-57页 |
·加大立法,确立主体地位 | 第57-58页 |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 第58-59页 |
·引入社会力量,鼓励多元参与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情况 | 第67-68页 |
本人简历 | 第68-69页 |
附录一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 | 第69-73页 |
附录二 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 | 第73-79页 |
附录三 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 | 第79-82页 |
附录四 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 | 第8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