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养老观更新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0.1.1 选题目的 | 第9-10页 |
0.1.2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0.1.3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0.3 本文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0.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0.3.2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1 新时期养老观更新问题的提出 | 第16-26页 |
1.1 新时期养老观更新问题提出的社会背景 | 第16-18页 |
1.1.1 市场经济对家庭结构的冲击 | 第16-17页 |
1.1.2 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对接 | 第17-18页 |
1.2 养老观含义界定和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1.2.1 养老观含义界定 | 第18-19页 |
1.2.2 养老观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1.3 养老观特征 | 第21-23页 |
1.3.1 群体共识性 | 第21-22页 |
1.3.2 主体差异性 | 第22页 |
1.3.3 时效性和时代性 | 第22-23页 |
1.4 养老观更新问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 第23-26页 |
1.4.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理论 | 第23-24页 |
1.4.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 第24-26页 |
2 养老观更新过程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 第26-38页 |
2.1 新时期养老观的更新过程 | 第26-28页 |
2.1.1 以家庭为被动的养老观 | 第26-27页 |
2.1.2 自我养老意识觉醒 | 第27页 |
2.1.3 主动应对养老 | 第27-28页 |
2.2 养老观在更新中面临的问题 | 第28-32页 |
2.2.1 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受到挑战 | 第28-29页 |
2.2.2 空巢老人现象增多 | 第29-30页 |
2.2.3 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之痛 | 第30-31页 |
2.2.4 代际关系向下倾斜 | 第31-32页 |
2.3 养老观面临问题的原因剖析 | 第32-38页 |
2.3.1 计划生育政策的负面效应 | 第32-33页 |
2.3.2 养老体系不健全 | 第33-34页 |
2.3.3 个人养老意识的转变 | 第34-35页 |
2.3.4 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 第35-38页 |
3 当下养老观更新的对策分析 | 第38-44页 |
3.1 国家采取积极老龄化政策 | 第38-40页 |
3.1.1 构建多元养老模式 | 第38-39页 |
3.1.2 完善养老体系 | 第39-40页 |
3.2 家庭营造敬老爱老的环境 | 第40-42页 |
3.2.1 弘扬孝文化 | 第40-41页 |
3.2.2 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 | 第41-42页 |
3.3 老人提高自身养老能力 | 第42-44页 |
3.3.1 退休角色转换的社会价值 | 第42-43页 |
3.3.2 观念更新的养老主体 | 第43-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