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绪论 | 第11-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四) 研究的思路与结构 | 第15页 |
(五) 可能的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 可能的研究创新 | 第15页 |
2. 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二、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 | 第16-23页 |
(一) 绩效考核概念 | 第16-17页 |
1. 绩效 | 第16页 |
2. 绩效考核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 绩效考核的原则 | 第17-18页 |
1. 公开公平的原则 | 第17页 |
2. 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 | 第17-18页 |
3. 双向沟通原则 | 第18页 |
4. 可行性原则 | 第18页 |
(三) 绩效考核流程和体系 | 第18-20页 |
1. 绩效考核流程 | 第18-19页 |
2. 绩效考核体系 | 第19-20页 |
(四) 绩效考核方法 | 第20-23页 |
1.360 度绩效考核法 | 第20-21页 |
2. 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 | 第21页 |
3. 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法 | 第21页 |
4.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法 | 第21页 |
5. 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 | 第21-23页 |
三、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 第23-27页 |
(一) 国内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界定 | 第23页 |
(二)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 第23-24页 |
(三)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考核现状 | 第24-27页 |
四、K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 第27-36页 |
(一) K研究所基本情况概述 | 第27-29页 |
(二) K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现状 | 第29-33页 |
1. 考核内容 | 第29页 |
2. 考核周期 | 第29页 |
3. 考核组织机构 | 第29页 |
4. 考核标准 | 第29-32页 |
5. 考核程序与方法 | 第32-33页 |
6. 考核结果的运用 | 第33页 |
(三) 当前K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弊端 | 第33-34页 |
1. 单位绩效目标不明晰、不科学,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性较差 | 第33页 |
2. 主观性参数过多,导致考核的结果无法获得认可 | 第33页 |
3. 绩效考核过于形式化,考核结果尚未得到有效运用 | 第33-34页 |
4. 缺乏有效的绩效沟通反馈 | 第34页 |
5. 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没有针对非营利性特点 | 第34页 |
(四) K研究所绩效考核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1. 地质科研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特点 | 第34页 |
2.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性质特殊性 | 第34-35页 |
3. 陈旧观念一时难以转变 | 第35-36页 |
五、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思考 | 第36-46页 |
(一) 充分认识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的意义 | 第36-37页 |
(二) 设计思路 | 第37-38页 |
1. 原则 | 第37页 |
2. 考核方案的选择 | 第37-38页 |
3. 绩效考核指标设定重点 | 第38页 |
(三)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 第38-42页 |
1. 绩效考核指标 | 第38页 |
2. 考核周期 | 第38-39页 |
3. 考核主体 | 第39页 |
4. 考核指标权重 | 第39-42页 |
5. 考核附加指标和否决指标 | 第42页 |
(四)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 第42-43页 |
1. 考核结果与物质激励挂钩 | 第43页 |
2. 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调整参考 | 第43页 |
3. 考核结果反馈促进考核体系不断完善 | 第43页 |
(五) 绩效考核配套措施 | 第43-46页 |
1. 转变观念,引起全员对绩效考核的高度重视 | 第43-44页 |
2. 注重培训提高绩效考核能力 | 第44页 |
3. 营造良好的绩效文化氛围 | 第44页 |
4. 加强绩效考核中的监督和沟通交流 | 第44页 |
5. 分阶段测算推广 | 第44-46页 |
六、结语 | 第46-48页 |
注释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附录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