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工业用热工设备论文--换热设备论文

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部件特性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9-41页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9-20页
    1.2 储能技术研究现状第20-22页
        1.2.1 储能技术类别及研究概况第20-22页
    1.3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第22-33页
        1.3.1 CAES系统的应用领域第23-26页
        1.3.2 CAES系统的研究方向第26-28页
        1.3.3 CAES系统的研究方法第28-29页
        1.3.4 各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技术比较第29-33页
    1.4 绝热压缩储能技术研究现状第33-38页
        1.4.1 AA-CAES系统部件的研究第34-35页
        1.4.2 AA-CAES换热器的研究第35页
        1.4.3 AA-CAES系统透平机械的研究第35-36页
        1.4.4 AA-CAES储气室的研究第36-37页
        1.4.5 AA-CAES系统储热器的研究第37-38页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第38-41页
第2章 AA-CAES换热器特性对系统影响第41-63页
    2.1 引言第41页
    2.2 AA-CAES系统热力学建模第41-48页
        2.2.1 AA-CAES系统热力学分析第41-46页
        2.2.2 AA-CAES系统炯分析第46-48页
    2.3 系统运行过程换热器影响分析第48-60页
        2.3.1 工况1第51-54页
        2.3.2 工况2第54-55页
        2.3.3 工况3第55-57页
        2.3.4 工况4第57-60页
    2.4 小结第60-63页
第3章 AA-CAES系统压缩膨胀级数对系统影响热力学分析第63-115页
    3.1 引言第63页
    3.2 AA-CAES系统模型热力学理论分析第63-68页
        3.2.1 储气室模型热力学分析第64-68页
    3.3 透平机级数对AA-CAES系统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第68-107页
        3.3.1 G模型系统透平机级数对系统影响第68-78页
        3.3.2 VT模型系统透平机级数对系统的影响第78-87页
        3.3.3 VA模型系统透平机级数对系统的影响第87-97页
        3.3.4 P模型透平机级数对系统的影响第97-107页
    3.4 结果对比与讨论第107-114页
    3.5 小结第114-115页
第4章 AA-CAES系统热力学特性循环过程的研究第115-137页
    4.1 引言第115页
    4.2 不同的储气室模型热力学特性随循环过程的变化规律第115-128页
        4.2.1 G模型系统热力学参数随循环过程变化第115-117页
        4.2.2 VT模型与P模型系统热力学参数随循环过程变化第117-121页
        4.2.3 VA模型系统热力学参数随循环过程变化第121-123页
        4.2.4 结果讨论与分析第123-128页
    4.3 VA系统有无储热器的研究第128-132页
        4.3.1 带储热器模型第128-130页
        4.3.2 无储热器模型第130-132页
    4.4 结果对比与分析第132-135页
    4.5 小结第135-137页
第5章 AA-CAES系统储气室热力学特性实验研究第137-169页
    5.1 引言第137页
    5.2 实验设备及实验过程第137-140页
        5.2.1 压缩机第138-139页
        5.2.2 储气罐第139页
        5.2.3 流量计第139页
        5.2.4 控制阀第139-140页
    5.3 实验采集系统及测试工具第140-144页
        5.3.1 总参数采集系统第140-143页
        5.3.2 测试工具第143-144页
    5.4 实验方案第144-145页
    5.5 空气压缩储能实验过程的热力学分析第145-154页
        5.5.1 储气室理论分析第145-149页
        5.5.2 实验装置热力学过程理论分析第149-154页
    5.6 实验结果第154-168页
        5.6.1 气密性检测第154-155页
        5.6.2 停止法实验结果第155-157页
        5.6.3 停止法实验结果分析第157-159页
        5.6.4 储气室参数对系统影响第159-165页
        5.6.5 参数对系统影响实验结果分析第165-168页
    5.7 小结第168-16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69-173页
    6.1 结论第169-170页
    6.2 创新点第170-171页
    6.3 展望第171-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7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79-181页
致谢第181-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税收法定与消费税改革问题探讨
下一篇:“还好”的功能、表达及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