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一、绪论 | 第8-21页 |
|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二)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 第9-10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1、乡村精英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 2、“富人治村”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 3、乡村权力结构的社会基础研究 | 第12-13页 |
| 4、文献研究总结 | 第13-15页 |
| (四)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五)理论框架 | 第15-18页 |
| (六)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 1、“城归”精英 | 第18页 |
| 2、乡村治理 | 第18-19页 |
| (七)研究方法及资料收集方法 | 第19-21页 |
| 1、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2、资料收集方法 | 第19-21页 |
| 二、个案介绍 | 第21-24页 |
| (一)地理位置及相关情况 | 第21-22页 |
| (二)L村风波:“城归”精英走上乡村治理前台的一个案例 | 第22-24页 |
| 三、“城归”精英获取乡村治理权的资本构建 | 第24-30页 |
| (一)财富支撑下的社会资本建构 | 第25-27页 |
| (二)家族内政治精英支持的人力资本 | 第27-28页 |
| (三)政治资本的建构 | 第28-30页 |
| 四、“城归”精英获取乡村治理权的博弈 | 第30-35页 |
| (一)违心合作,积蓄力量 | 第30-31页 |
| (二)发挥精英庇护作用,改变博弈格局 | 第31-32页 |
| (三)借力打力,赢得竞争 | 第32-33页 |
| (四)“亚瘫痪”状态下获取实际治理权 | 第33-35页 |
| 五、结论与反思 | 第35-42页 |
| (一)夹缝中的传统治理精英两难困境 | 第35-36页 |
| (二)“城归”精英参与乡村治理的利弊 | 第36-37页 |
| (三)乡村公共权力运行规则的转变:由人情关系到经济利益 | 第37-40页 |
| (四)乡村公共治理的建议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