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二苯并氧氮杂卓酮类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 第8-9页 |
1.3 合成二苯并氧氮杂卓酮化合物的方法 | 第9-13页 |
1.3.1 通过分子内的酰化作用来合成二苯并氧氮杂卓酮类化合物(路线a) | 第9-10页 |
1.3.2 利用还原内酰胺化反应制得目标产物(路线b) | 第10页 |
1.3.3 通过Smiles重排一锅法制得二苯并氧氮杂卓酮类化合物(路线c) | 第10-11页 |
1.3.4 通过分子内的羰基化反应得到了目标产物(路线d) | 第11-12页 |
1.3.5 利用缩合反应得到二苯并氧氮杂卓酮类化合物(路线e) | 第12-13页 |
1.3.6 通过Beckmann重排得到目标产物(路线f) | 第13页 |
1.4 构建C-N键的几种方法 | 第13-17页 |
1.4.1 引言 | 第13页 |
1.4.2 C-N键合成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实例 | 第13-14页 |
1.4.3 构建C-N键的具体方法 | 第14-17页 |
1.4.3.1 金属介导的C-N键的构建 | 第14-16页 |
1.4.3.2 非金属高价碘试剂介导的C-N键的构建 | 第16-17页 |
1.5 小结 | 第17-20页 |
第2章 课题设计 | 第20-28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选题背景研究分析 | 第20-22页 |
2.3 课题设计分析 | 第22-23页 |
2.4 通过SNAr反应合成苯氧基苯甲酸甲酯 | 第23-25页 |
2.4.1 引言 | 第23页 |
2.4.2 S_NAr反应的机理 | 第23-25页 |
2.5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5-26页 |
2.6 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结果及讨论 | 第28-36页 |
3.1 CuI介导的SNAr反应 | 第28-30页 |
3.1.1 引言 | 第28页 |
3.1.2 反应条件的优化及适用性探究 | 第28-30页 |
3.2 由 2-芳氧基苯甲酰胺制备二苯并氧氮杂卓酮类衍生物 | 第30-35页 |
3.2.1 引言 | 第30页 |
3.2.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0-31页 |
3.2.3 底物的适用范围 | 第31-35页 |
3.3 产物的脱保护基 | 第35页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结论 | 第36-38页 |
第5章 实验部分 | 第38-48页 |
5.1 试剂来源及规格 | 第38-39页 |
5.2 分析仪器及方法 | 第39页 |
5.3 高价碘试剂的制备过程 | 第39-41页 |
5.4 底物的制备方法 | 第41-47页 |
5.4.1 苯氧基苯甲酸的制备 | 第41-42页 |
5.4.2 CuI介导的苯氧基苯甲酸的制备 | 第42-43页 |
5.4.3 CuI介导的苯氧基噻吩甲酸的制备 | 第43-44页 |
5.4.4 2-芳氧基苯甲酰胺的制备 | 第44页 |
5.4.5 2-芳氧基噻吩甲酰胺的制备 | 第44-45页 |
5.4.6 二苯并氧氮杂环化合物的制备 | 第45-46页 |
5.4.7 特例的制备 | 第46-47页 |
5.4.7.1 特例一的制备 | 第46页 |
5.4.7.2 特例二的制备 | 第46-47页 |
5.5 产物的脱保护反应 | 第47页 |
5.6 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所制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48-64页 |
6.1 2-芳氧基苯甲酰胺的结构数据表征 | 第48-55页 |
6.2 二苯并氧氮杂环类化合物的数据表征 | 第55-62页 |
6.3 特例的结构数据表征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4页 |
附录 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1H & ~(13)C-NMR谱图 | 第74-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