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前言 | 第11页 |
一、现代医学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 | 第11-16页 |
1.1 代谢综合征的命名 | 第11页 |
1.2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第11-13页 |
1.3 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 第13页 |
1.4 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 第13-15页 |
1.4.1 胰岛素抵抗 | 第14页 |
1.4.2 中心性肥胖 | 第14页 |
1.4.3 炎症学说 | 第14-15页 |
1.4.4 环境因素 | 第15页 |
1.4.5 基因遗传因素 | 第15页 |
1.5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 | 第15-16页 |
二、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2.1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16-17页 |
2.2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 | 第17-18页 |
三、存在问题和研究方向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 第20-31页 |
一、三焦膜系与丹蛇汤 | 第20-22页 |
1.1 关于三焦膜系概念 | 第20-21页 |
1.2 关于丹蛇汤 | 第21-22页 |
1.3 小结 | 第22页 |
二、三焦理论的认识 | 第22-29页 |
2.1 中医历代文献论三焦概念 | 第22-26页 |
2.1.1 《黄帝内经》对三焦的阐释 | 第22-23页 |
2.1.2 《难经》对三焦的阐释 | 第23-24页 |
2.1.3 《中藏经》对三焦的阐释 | 第24页 |
2.1.4 《三焦包络命门辨》对三焦的阐释 | 第24-25页 |
2.1.5 《景岳全书》对三焦的阐释 | 第25页 |
2.1.6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对三焦的阐释 | 第25-26页 |
2.2 现代医家对三焦的认识 | 第26-29页 |
2.2.1 三焦的有形无形之争 | 第26-28页 |
2.2.2 三焦的功能 | 第28-29页 |
三、三焦膜系理论与传统三焦的联系 | 第29-31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1-50页 |
实验一 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31-37页 |
实验二 丹蛇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体长,腹围和体重的影响 | 第37-39页 |
实验三 丹蛇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血压的影响 | 第39-41页 |
实验四 丹蛇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和HOMA-IR的影响 | 第41-43页 |
实验五 丹蛇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血脂的影响 | 第43-45页 |
讨论 | 第45-50页 |
1 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建立中的问题 | 第45页 |
2 丹蛇汤方药分析 | 第45-47页 |
2.1 丹蛇汤的配伍关系 | 第45-46页 |
2.2 丹蛇汤的药理研究 | 第46-47页 |
3 实验结果讨论 | 第47-50页 |
3.1 丹蛇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体重、腹围和体长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 丹蛇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血压水平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 丹蛇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HOMA-IR的影响 | 第49页 |
3.4 丹蛇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