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 第9-10页 |
1.1.2 开发生物学校本课程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3 四川省古蔺县中学开发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可行性 | 第11-12页 |
1.2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2-14页 |
1.2.1 提升学校特色发展 | 第12-13页 |
1.2.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第13页 |
1.2.3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 第13-14页 |
1.3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21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2.1.1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 第15页 |
2.1.2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比较 | 第15-16页 |
2.1.3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第16-17页 |
2.2 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 | 第17-21页 |
2.2.1 泰勒目标模式 | 第17-19页 |
2.2.2 塔巴目标模式 | 第19-20页 |
2.2.3“古蔺白酒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 第20-21页 |
3 四川省古蔺中学“古蔺白酒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第21-73页 |
3.1 分析情境 | 第21-29页 |
3.1.1 学校内外部环境 | 第21-23页 |
3.1.2 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 第23-29页 |
3.2 确定课程目标 | 第29-33页 |
3.2.1 课程的定位 | 第29-30页 |
3.2.2 课程目标的制定 | 第30-33页 |
3.3 编制课程方案 | 第33-49页 |
3.3.1 选择课程内容 | 第33-35页 |
3.3.2 组织课程内容 | 第35-36页 |
3.3.3 选择学习经验 | 第36-37页 |
3.3.4 组织学习经验 | 第37-44页 |
3.3.5 编写校本课程教材 | 第44-49页 |
3.4 实施课程 | 第49-60页 |
3.4.1 实施流程 | 第49-50页 |
3.4.2 教学实施类型 | 第50-51页 |
3.4.3 教学课例分析 | 第51-60页 |
3.5 评价课程 | 第60-71页 |
3.5.1 学生学业评价 | 第61-69页 |
3.5.2 课程本身评价 | 第69-70页 |
3.5.3“古蔺白酒文化”校本课程评价的结果 | 第70-71页 |
3.6 改进及再实施 | 第71-73页 |
3.6.1 学生和家长参与课程开发的途径探索 | 第71页 |
3.6.2 课程内容的调整 | 第71-72页 |
3.6.3 课程再实施 | 第72-73页 |
4 结论与思考 | 第73-75页 |
4.1 结论 | 第73-74页 |
4.2 思考 | 第74-75页 |
5 结语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附录 | 第78-86页 |
附录一 | 第78-79页 |
附录二 | 第79-80页 |
附录三 | 第80-82页 |
附录四 | 第82-84页 |
附录五 | 第84-85页 |
附录六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