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心电信号预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QRS波群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心电信号自动分类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基本理论知识 | 第21-29页 |
2.1 心电信号的基本知识 | 第21-26页 |
2.1.1 心电信号的产生原理 | 第21页 |
2.1.2 心电信号的基本特征 | 第21-23页 |
2.1.3 心电导联方式的介绍 | 第23-26页 |
2.2 常用心电数据库介绍 | 第26-27页 |
2.3 程序开发环境MATLAB的介绍 | 第27-28页 |
2.4 算法性能评价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心电信号的预处理 | 第29-40页 |
3.1 心电信号的特点及常见的噪声 | 第29-30页 |
3.2 心电信号去噪方法研究 | 第30-37页 |
3.2.1 基线漂移的校正 | 第30-34页 |
3.2.2 工频干扰的滤除 | 第34-36页 |
3.2.3 肌电干扰的滤除 | 第36-37页 |
3.3 心电信号去噪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心电信号的特征提取 | 第40-54页 |
4.1 QRS复合波的定位与参数提取 | 第40-48页 |
4.1.1 现有QRS复合波的检测方法 | 第40-43页 |
4.1.2 改进小波算法检测QRS复合波 | 第43-48页 |
4.1.3 Q、S波的定位以及QRS复合波起止点检测 | 第48页 |
4.2 P波和T波的检测 | 第48-51页 |
4.3 ST段的检测 | 第51-53页 |
4.4 心电信号各特征参数的提取 | 第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辅助诊断模型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 第54-72页 |
5.1 数据预处理 | 第54-57页 |
5.1.1 数据集的采集 | 第54-55页 |
5.1.2 数据的筛选 | 第55-56页 |
5.1.3 数据归一化 | 第56-57页 |
5.2 心肌梗死辅助诊断模型的建立 | 第57-66页 |
5.2.1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 第57-60页 |
5.2.2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5.2.3 支持向量机模型 | 第61-66页 |
5.3 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66-71页 |
5.3.1 模型验证 | 第66-70页 |
5.3.2 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