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问题论文

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的解读机制研究--基于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交叉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8页
第一章 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的理论认知第18-24页
    1.1 青少年社会化第18-20页
    1.2 自我认同第20-21页
    1.3 社会定义第21-24页
第二章 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自我认同危机第24-34页
    2.1 自我认同过低导致社会化参与程度不高第24-29页
        2.1.1 自我放弃:同辈挤压后的归属感缺失第25-26页
        2.1.2 功能失调:抗压力差导致自我意识的混乱与偏差第26-28页
        2.1.3 心理异化:自我情绪“亚健康”致使对生命的漠视第28-29页
    2.2 自我认同过高导致个人权利过分释放第29-34页
        2.2.1 角色的曲解:个性的过度张扬第29-30页
        2.2.2 后现代的过度追求:自我偏好导致“婚姻推迟”第30-31页
        2.2.3“泛自由主义”:自我为中心下的责任感缺失第31-34页
第三章 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定义偏颇第34-42页
    3.1 社会定义过低导致社会失范第34-38页
        3.1.1 缺乏社会支持:社会分层引发行为越轨第34-36页
        3.1.2 舆论导向偏颇:重压下的无力抗争第36-37页
        3.1.3 社会习俗固化:“剩斗士”的“被定义”第37-38页
    3.2 社会定义偏高导致成长发展受限第38-42页
        3.2.1 社会转型引发的价值迷失和精神空虚第38-39页
        3.2.2 道德绑架引发的“知而不行”道德危机第39页
        3.2.3 教育工具化引发的“后进生”行为越轨第39-42页
第四章 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协调一致第42-46页
    4.1 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公约偏颇第42-43页
        4.1.1 社会与自我过分膨胀第42-43页
        4.1.2 社会个体的惰性依赖第43页
    4.2 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同一性第43-46页
        4.2.1 标准:二者的科学、恰当一致第43-44页
        4.2.2 同一性的力量:共同成长第44-46页
第五章 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同一性建构第46-50页
    5.1 实现“三位一体”的教育重构第46-48页
    5.2 营造完善的社会环境第48页
    5.3 构建积极的自我认同第48-50页
结语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乡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健身操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当代生态危机的资本逻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