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18页
        1.2.1 关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理论研究第15-17页
        1.2.2 关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第17-18页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1 研究思路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9-21页
        1.4.1 论文创新点第19-20页
        1.4.2 不足之处第20-21页
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第21-31页
    2.1 产业结构理论第21-24页
        2.1.1 我国三次产业分类第21-22页
        2.1.2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第22-24页
            2.1.2.1 影响产业结构的内部因素第22-23页
            2.1.2.2 影响产业结构的外部因素第23-24页
    2.2 就业结构的内涵第24-26页
        2.2.1 就业结构的概念第24页
        2.2.2 影响就业结构的因素第24-26页
    2.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理论第26-29页
        2.3.1 关于马克思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研究第26页
        2.3.2 关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一般规律研究第26-27页
        2.3.3 关于工业化发展中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研究第27-28页
        2.3.4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研究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3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分析第31-57页
    3.1 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第31-33页
        3.1.1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纵向比较分析第31-32页
        3.1.2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横向比较分析第32-33页
    3.2 贵州省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第33-36页
        3.2.1 贵州省就业结构的纵向比较分析第33-35页
        3.2.2 贵州省就业结构的横向比较分析第35-36页
    3.3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程度分析第36-52页
        3.3.1 贵州省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第37-42页
            3.3.1.1 贵州省第一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程度分析第39-40页
            3.3.1.2 贵州省第二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程度分析第40-41页
            3.3.1.3 贵州省第三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程度分析第41-42页
            3.3.1.4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总偏离程度分析第42页
        3.3.2 贵州省就业弹性的分析第42-45页
        3.3.3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系数第45-48页
        3.3.4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相关系数第48-52页
            3.3.4.1 1978-2015 年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相关系数第49页
            3.3.4.2 1978-1990 年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相关系数第49-50页
            3.3.4.3 1991-2000 年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相关系数第50-51页
            3.3.4.4 2001-2015 年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相关系数第51-52页
    3.4 影响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失衡的原因第52-57页
        3.4.1 市场化程度缓慢,劳动力流动有障碍第52-53页
        3.4.2 地理环境差,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第53-54页
        3.4.3 城市化水平不高,制约第三产业发展第54-55页
        3.4.4 教育基础落后,劳动力素质不高第55-57页
4 影响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第57-67页
    4.1 模型介绍第57-58页
    4.2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来源第58-59页
        4.2.1 变量的选择第58-59页
        4.2.2 数据来源第59页
    4.3 模型实证分析第59-65页
        4.3.1 单位根检验第59-60页
        4.3.2 滞后阶数p的确认第60页
        4.3.3 Jonhamson协整检验第60-61页
        4.3.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61页
        4.3.5 VAR(2)模型的平稳检验第61-62页
        4.3.6 模型脉冲响应分析第62-64页
        4.3.7 模型方差分解结果第64-65页
    4.4 模型结论第65-67页
5 关于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第67-75页
    5.1 优化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第67-68页
        5.1.1 市场主导原则第67页
        5.1.2 适度与延续性原则第67-68页
        5.1.3 因地制宜的原则第68页
    5.2 促进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第68-75页
        5.2.1 宏观布局三次产业结构,增强产业就业活力第68-70页
            5.2.1.1 继续支持第一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第68-69页
            5.2.1.2 改造传统工业,实现第二产业规模化第69页
            5.2.1.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第69-70页
        5.2.2 提高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第70-71页
        5.2.3 继续推动城市化进程,扩大劳动力就业空间第71-72页
        5.2.4 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解决结构性失业现象第72-75页
            5.2.4.1 继续加大力度投资教育,提高整体居民素质第72页
            5.2.4.2 政策适当向农村倾斜,发展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第72-74页
            5.2.4.3 PPP方式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与产业结构趋势相符的职业技能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第79-81页
后记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苎麻转抗旱基因的功能评估及抗旱转录组研究
下一篇:计及网络的含风电系统的多资源优化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