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抗旱大豆的生理反应及其对主要病虫多样性的影响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页
1 前言第11-22页
    1.1 转基因植物的发展现状第11-13页
        1.1.1 转基因概述第11页
        1.1.2 转基因植物的应用情况第11-12页
        1.1.3 转基因植物的国际发展趋势第12-13页
    1.2 干旱胁迫与DREB转录因子第13-15页
        1.2.1 干旱胁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13页
        1.2.2 DREB转录因子概况第13-15页
    1.3 水分与植物生理特征的关系第15-18页
        1.3.1 水分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15-16页
        1.3.2 水分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第16-17页
        1.3.3 水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17-18页
    1.4 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18页
    1.5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第18-19页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0页
        1.6.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6.2 技术路线第20页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29页
    2.1 供试材料第22页
        2.1.1 供试大豆品种第22页
        2.1.2 供试主要药剂第22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2页
    2.2 实验设计第22-23页
    2.3 试验方法第23-29页
        2.3.1 大豆生理指标的测定第23-27页
            2.3.1.1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第23-24页
            2.3.1.2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第24页
            2.3.1.3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第24-25页
            2.3.1.4 蔗糖含量的测定第25页
            2.3.1.5 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测定第25-27页
        2.3.2 大豆叶片光合特性的测定第27页
        2.3.3 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27页
        2.3.4 大豆病虫害发生情况的测定第27-28页
        2.3.5 大豆测产第28页
        2.3.6 数据分析第28-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42页
    3.1 干旱胁迫对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生理指标的影响第29-34页
        3.1.1 干旱胁迫对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SOD酶活性的影响第29-30页
        3.1.2 干旱胁迫对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30-31页
        3.1.3 干旱胁迫对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3.1.4 干旱胁迫对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蔗糖含量的影响第32-33页
        3.1.5 干旱胁迫对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影响第33-34页
    3.2 干旱胁迫对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第34-36页
        3.2.1 干旱胁迫对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34-35页
        3.2.2 干旱胁迫对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第35页
        3.2.3 干旱胁迫对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蒸腾系数的影响第35-36页
        3.2.4 干旱胁迫对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第36页
    3.3 干旱胁迫对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第36-40页
        3.3.1 干旱胁迫后转 DREB3 基因抗旱大豆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第38页
        3.3.2 干旱胁迫后转 DREB3 基因抗旱大豆对大豆根腐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第38-39页
        3.3.3 干旱胁迫后转 DREB3 基因抗旱大豆对大豆蚜虫发生情况的影响第39页
        3.3.4 干旱胁迫对大豆食心虫发生情况的影响第39-40页
    3.4 干旱胁迫对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产量相关因子的影响第40-42页
4 讨论第42-45页
    4.1 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反应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第42-43页
    4.2 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对主要病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43页
    4.3 土壤含水量5%做为干旱胁迫终止期的可行性第43-45页
5 结论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逆变器并联运行微网孤岛检测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TC公司技术创新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