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农业科技园区的含义 | 第21页 |
2.1.2 农业科技园区金融支持的含义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1 农村金融理论 | 第22-23页 |
2.2.2 产融结合理论 | 第23页 |
2.2.3 金融结构理论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金融支持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5-37页 |
3.1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布局及发展概况 | 第25-28页 |
3.1.1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布局 | 第25-26页 |
3.1.2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概况 | 第26-28页 |
3.2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金融支持现状及问题 | 第28-34页 |
3.2.1 农业科技园区金融支持的供给现状 | 第28-30页 |
3.2.2 农业科技园区金融支持的需求现状 | 第30-33页 |
3.2.3 农业科技园区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3.3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金融支持不足的成因分析 | 第34-36页 |
3.3.1 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 第34页 |
3.3.2 银行类金融机构“惜贷” | 第34-35页 |
3.3.3 民间金融规范性较差 | 第35页 |
3.3.4 农业保险新品种缺乏 | 第35-36页 |
3.3.5 园区综合竞争力较弱 | 第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水平与金融支持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37-47页 |
4.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4.1.1 指标选取 | 第37页 |
4.1.2 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4.2 分析步骤 | 第38-46页 |
4.2.1 FA-MLR模型分析法 | 第38-40页 |
4.2.2 因子分析 | 第40-43页 |
4.2.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43-45页 |
4.2.4 结果分析及结论 | 第45-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国内典型农业科技园区金融支持的经验与借鉴 | 第47-50页 |
5.1 国内典型农业科技园区金融支持的经验借鉴 | 第47-48页 |
5.1.1 新疆昌吉农业科技园区 | 第47页 |
5.1.2 天津滨海农业科技园区 | 第47-48页 |
5.1.3 广西百色农业科技园区 | 第48页 |
5.2 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金融支持的启示 | 第48-49页 |
5.2.1 加强优惠政策引导 | 第48-49页 |
5.2.2 优化园区信用环境 | 第49页 |
5.2.3 拓宽信贷支持渠道 | 第4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6 优化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金融支持的对策 | 第50-56页 |
6.1 完善政府引导扶持体系 | 第50-52页 |
6.1.1 健全金融生态环境 | 第50页 |
6.1.2 有效配置财政资金 | 第50-51页 |
6.1.3 提供优惠政策倾斜 | 第51页 |
6.1.4 规范民间融资发展 | 第51-52页 |
6.2 优化金融机构支持策略 | 第52-53页 |
6.2.1 优化信贷支持渠道 | 第52页 |
6.2.2 创新金融信贷产品 | 第52-53页 |
6.2.3 开发农业保险新品种 | 第53页 |
6.3 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 第53-55页 |
6.3.1 切实增强园区科技含量 | 第53-54页 |
6.3.2 积极扶持入驻企业发展 | 第54页 |
6.3.3 搭建信息对接服务平台 | 第54页 |
6.3.4 不断加强园区风险管理 | 第54-5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7 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