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引言 | 第13-22页 |
| 1 朊病毒病 | 第13页 |
| 2 朊病毒 | 第13-16页 |
| 3 朊病毒毒株 | 第16页 |
| 4 朊病毒病的致病机制 | 第16页 |
| 5 人类朊病毒病的诊断 | 第16-18页 |
| 6 RT-QuIC | 第18-2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6页 |
| 1 材料与试剂盒 | 第22页 |
| 2 抗体和酶 | 第22页 |
| 3 引物 | 第22页 |
| 4 缓冲液及溶液 | 第22-24页 |
| 5 朊病毒毒株 | 第24页 |
| 6 朊病毒细胞系 | 第24页 |
| 7 脑脊液样本 | 第24-25页 |
| 8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5-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37页 |
| 1 细胞培养 | 第26页 |
| 2 动物实验 | 第26-27页 |
| 3 脑组织匀浆 | 第27页 |
| 4 PK酶处理 | 第27页 |
| 5 糖酶消化 | 第27页 |
| 6 脑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27页 |
| 7 免疫组织化学 | 第27-28页 |
| 8 蛋白免疫印迹 | 第28-29页 |
| 9 脑组织中PrP~(Sc)含量比较 | 第29页 |
| 10 PCR反应 | 第29-30页 |
| 11 质粒转化 | 第30页 |
| 12 质粒构建 | 第30-32页 |
| 13 蛋白纯化 | 第32-34页 |
| 14 蛋白浓度测定 | 第34页 |
| 15 RT-QuIC反应 | 第34-36页 |
| 16 RT-QuIC半数阳性反应浓度 | 第36页 |
| 17 统计学分析 | 第36-37页 |
| 实验结果 | 第37-65页 |
| 1 SMB-S15细胞染毒Balb/C,C57,CD1小鼠毒株 | 第37-42页 |
| 1.1 三种品系小鼠CD1、Balb/C、C57 PRNP基因序列 | 第37页 |
| 1.2 三种品系小鼠接种S15和PS细胞匀浆后感染朊病毒病 | 第37-39页 |
| 1.3 S15细胞染毒小鼠脑组织中大量PrP~(sc)沉积 | 第39-40页 |
| 1.4 S15细胞染毒小鼠脑组织神经病理学改变 | 第40-42页 |
| 2 RT-QuIC方法建立 | 第42-54页 |
| 2.1 重组蛋白的制备 | 第42-43页 |
| 2.2 RT-QuIC反应体系优化 | 第43-52页 |
| 2.3 RT-QuIC反应的检出阈值 | 第52-54页 |
| 3 RT-QuIC方法的初步应用 | 第54-65页 |
| 3.1 不同PrP~(sc)毒株的RT-QuIC反应特点 | 第54-56页 |
| 3.2 RT-QuIC的半数阳性反应浓度 | 第56-57页 |
| 3.3 RT-QuIC对sCJD患者脑脊液中PrP~(sc)检测 | 第57-60页 |
| 3.4 三种遗传型克雅氏病患者脑脊液样本的RT-QuIC反应特点 | 第60-65页 |
| 讨论 | 第65-70页 |
| 全文小结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 综述 | 第78-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92-94页 |
| 个人简历 | 第94-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附录 | 第98-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