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机会网络环境下节点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7页
    1.2 研究现状第7-9页
    1.3 研究内容第9页
    1.4 结构安排第9-11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第11-21页
    2.1 机会网络概述第11-14页
        2.1.1 机会网络的概念第11-12页
        2.1.2 机会网络的特点及体系结构第12-13页
        2.1.3 机会网络的应用领域第13-14页
    2.2 激励机制第14-20页
        2.2.1 自私节点概述第14-15页
        2.2.2 基于TFT机制第15-16页
        2.2.3 基于Reputation机制第16-18页
        2.2.4 基于Credit机制第18-19页
        2.2.5 基于Trust机制第19-20页
        2.2.6 现有激励机制主要问题第20页
    2.3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基于声誉和信誉的联合激励机制第21-27页
    3.1 节点利他度第21-23页
        3.1.1 历史相遇矩阵第21-22页
        3.1.2 节点利他度计算第22-23页
    3.2 节点间的链接度第23-25页
        3.2.1 关联节点第23-24页
        3.2.2 节点间的链接度第24-25页
    3.3 服务定价第25页
    3.4 激励转发过程第25-26页
    3.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四章 基于阶段划分的拍卖激励机制第27-35页
    4.1 基本原理第27页
    4.2 效益函数第27-29页
    4.3 阶段划分第29-30页
    4.4 效益密度阈值计算第30-31页
    4.5 SAM机制实现与分析第31-34页
        4.5.1 机制描述第31-32页
        4.5.2 机制举例第32-33页
        4.5.3 机制分析第33-34页
    4.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五章 实验仿真及分析第35-46页
    5.1 仿真工具第35-36页
    5.2 性能指标第36-37页
    5.3 RCM激励机制仿真第37-41页
        5.3.1 仿真环境及相应参数设置第37-38页
        5.3.2 仿真结果分析第38-41页
    5.4 SAM激励机制仿真第41-45页
        5.4.1 仿真环境及相应参数设置第41-42页
        5.4.2 仿真结果分析第42-45页
    5.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46-47页
    6.1 总结第46页
    6.2 工作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对PEX基因转染鼠胶质瘤C6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高糖环境下Sirt1通过P38-MAPK影响小鼠足细胞中TTP及炎症因子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