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市外围非建设用地徒步休闲空间研究--以广州市“火—龙—凤—帽”徒步径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1.1 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第12-13页
        1.1.2 城市规划的人文主义回归第13页
        1.1.3 我国城市社会阶层结构的新的发展趋势第13-14页
        1.1.4 城市居民闲暇时间增多和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7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3 研究框架第17-18页
    1.4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1 文献综述第18-19页
        1.4.2 分析归纳第19页
        1.4.3 问卷调查第19页
        1.4.4 半结构式访谈第19页
    1.5 基本概念界定第19-24页
        1.5.1 非建设用地(non-development land)第19-21页
        1.5.2 徒步径(recreational trail)第21-24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述评第24-55页
    2.1 城市化发展的转型第24-29页
        2.1.1 城市主义视角的城市化本质第24-25页
        2.1.2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化第25-28页
        2.1.3 生活质量观下的城市化第28-29页
        2.1.4 研究述评第29页
    2.2 中间阶层与其休闲空间(行为)特征第29-44页
        2.2.1 社会阶层(结构)研究第29-32页
        2.2.2 中间阶层的界定、构成与特征第32-35页
        2.2.3 休闲与休闲行为的研究第35-38页
        2.2.4 与休闲相关的几个概念辨析第38-40页
        2.2.5 城市休闲空间第40-42页
        2.2.6 中间阶层休闲行为与行为空间特征研究第42-44页
        2.2.7 研究述评第44页
    2.3 城市规划的人文主义回归研究第44-47页
        2.3.1 20 世纪70年代“文化转向”后的人文主义地理学第45页
        2.3.2 人文主义视角下的城市空间(Space)与地方(Place)第45-46页
        2.3.3 城市规划的人文主义回归第46-47页
        2.3.4 研究述评第47页
    2.4 国内外徒步径发展研究第47-55页
        2.4.1 国外徒步径的发展第48-51页
        2.4.2 国内徒步径的发展第51-54页
        2.4.3 研究述评第54-55页
第三章 广州城市发展与非建设用地休闲空间现状第55-74页
    3.1 广州市城市(化)发展阶段研判第55-59页
        3.1.1 城市化进入质量提升阶段第55-58页
        3.1.2 城市化注重“提高生活质量”的内涵第58-59页
    3.2 广州市中间阶层生活方式变迁与休闲诉求第59-68页
        3.2.1 广州市社会阶层快速分化与闲暇时间增多第60-64页
        3.2.2 中间阶层休闲生活方式变化第64-66页
        3.2.3 广州市中间阶层(品质)休闲诉求第66-68页
    3.3 非建设用地休闲空间特征第68-73页
        3.3.1 都会区非建设用地第68-70页
        3.3.2 城市环城游憩格局第70-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火-龙-凤-帽”徒步(径)休闲空间研究第74-105页
    4.1“火-龙-凤-帽”徒步(径)休闲空间分析第74-81页
        4.1.1 火龙凤帽徒步径整体发展情况第74-76页
        4.1.2“火-龙-凤-帽”徒步径空间特征第76-80页
        4.1.3 火龙凤帽徒步(径)休闲空间特征第80-81页
    4.2 问卷设计与深度访谈第81-85页
        4.2.1 社会经济地位部分第82页
        4.2.2 徒步(径)休闲空间满意度部分第82-83页
        4.2.3 打分方式第83页
        4.2.4 问卷发放与效度检验第83-84页
        4.2.5 深度访谈第84-85页
    4.3 样本群体基本特征第85-88页
        4.3.1 性别比例与年龄构成特征第85页
        4.3.2 社会经济地位特征第85-88页
    4.4 徒步径休闲空间满意度分析第88-103页
        4.4.1 评价因子描述性分析第88-98页
        4.4.2 差异性与相关性分析第98-101页
        4.4.3 重要性-满意度的IPA分析第101-103页
    4.5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五章 城市规划的建议与对策第105-117页
    5.1 城市规划供给的制约第105-106页
    5.2 规划理念与决策过程第106-109页
        5.2.1 从管制到管治的规划第107页
        5.2.2 作为沟通平台的规划第107-108页
        5.2.3 多元价值的倡导规划第108-109页
    5.3 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体系构建第109-113页
        5.3.1 利益相关者“权利-责任”体系建构第110页
        5.3.2 徒步径休闲空间的开发与使用第110-111页
        5.3.3 徒步径休闲空间使用“说明书”第111-112页
        5.3.4 空间管理与维护第112-113页
    5.4 徒步休闲空间层次体系第113-115页
        5.4.1 融入城市层面生活空间体系第113-114页
        5.4.2 徒步休闲空间体系第114-115页
    5.5 规划设计导向第115-117页
结论及讨论第117-120页
    1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17-118页
    2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9页
附录第129-13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1-132页
后记第132-134页
附件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Fe-Ni-C系粉末冶金低合金钢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