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储层成岩特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3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工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5 主要工作及认识 | 第14-17页 |
1.5.1 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1.5.2 主要认识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21页 |
2.1 构造特征 | 第17-18页 |
2.2 沉积特征 | 第18-19页 |
2.3 地层发育特征及层序特征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岩石学特征 | 第21-40页 |
3.1 岩相特征 | 第21-24页 |
3.2 岩石类型 | 第24页 |
3.3 岩石组分特征 | 第24-29页 |
3.3.1 石英特征 | 第24-26页 |
3.3.2 长石特征 | 第26-27页 |
3.3.3 岩屑特征 | 第27-29页 |
3.4 岩石结构特征 | 第29-31页 |
3.4.1 分选性和磨圆度特征 | 第29页 |
3.4.2 粒度特征 | 第29-31页 |
3.5 岩矿组分的非均质性研究 | 第31-36页 |
3.5.1 层序间岩矿组分的差异性 | 第31-34页 |
3.5.2 沉积亚相间岩矿组分的差异性 | 第34-36页 |
3.6 岩石学平面展布特征 | 第36-40页 |
3.6.1 岩矿组分展布特征 | 第36-38页 |
3.6.2 成熟度展布特征 | 第38-39页 |
3.6.3 砾石成分展布特征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成岩作用及孔隙特征研究 | 第40-63页 |
4.1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 第40-47页 |
4.1.1 压实作用 | 第40-41页 |
4.1.2 胶结作用 | 第41-45页 |
4.1.3 溶解作用 | 第45-46页 |
4.1.4 交代作用 | 第46-47页 |
4.1.5 重结晶作用 | 第47页 |
4.2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 第47-59页 |
4.2.1 成岩环境研究 | 第47-52页 |
4.2.2 流体活动时间 | 第52-53页 |
4.2.3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 第53-55页 |
4.2.4 成岩矿物平面分布特征 | 第55-59页 |
4.3 孔隙类型及结构特征 | 第59-63页 |
4.3.1 储层孔隙类型 | 第59-61页 |
4.3.2 孔隙结构特征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成岩作用控制因素分析 | 第63-81页 |
5.1 不同层段内成岩特征差异 | 第63-65页 |
5.2 不同粒级砂岩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 第65页 |
5.3 不同沉积相带内成岩特征差异 | 第65-78页 |
5.3.1 扇根成岩成岩演化序列 | 第66-69页 |
5.3.2 扇中成岩演化序列 | 第69-77页 |
5.3.3 扇端成岩演化序列 | 第77-78页 |
5.4 不同含油气性的成岩演化特征 | 第78-80页 |
5.5 有利储层预测 | 第80-81页 |
结论及认识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