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油松论文

油松下胚轴不定根诱导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5页
    1.1 林木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第15-18页
        1.1.1 插穗年龄对生根的影响第15-16页
        1.1.2 插穗带叶与否对生根的影响第16页
        1.1.3 环境因素对插穗生根的影响第16-18页
    1.2 不定根发生的研究进展第18-24页
        1.2.1 生长素对不定根发生的影响第20-21页
        1.2.2 不定根发生的解剖学研究第21-22页
        1.2.3 不定根发生伴随的生理生化变化第22-24页
    1.3 松树不定根发生及其机理研究第24页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油松不定根的诱导第25-36页
    2.1 实验材料第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26页
        2.2.1 实生苗培养第25页
        2.2.2 下胚轴插穗制备第25页
        2.2.3 不定芽诱导第25页
        2.2.4 下胚轴和不定芽的生根诱导第25页
        2.2.5 不同因素对下胚轴生根诱导的影响第25-26页
        2.2.6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第2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6-31页
        2.3.1 不同材料的不定根发生潜力第26-27页
        2.3.2 子叶对下胚轴不定根发生的影响第27-28页
        2.3.3 苗龄对下胚轴不定根发生的影响第28-29页
        2.3.4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下胚轴不定根发生的影响第29页
        2.3.5 IBA预处理对下胚轴不定根发生的影响第29-31页
    2.4 小结第31-32页
    2.5 讨论第32-36页
        2.5.1 诱导油松不定根发生模式材料的选择第32页
        2.5.2 油松下胚轴不定根高频发生模式系统的建立第32-33页
        2.5.3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不定根发生的影响第33-36页
第三章 油松下胚轴不定根发生的组织学研究第36-42页
    3.1 实验材料第36页
    3.2 实验方法第36页
        3.2.1 形态学观察第36页
        3.2.2 组织学研究第3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6-40页
        3.3.1 不定根发生的形态学变化第36-37页
        3.3.2 不定根发生的解剖学过程第37-40页
    3.4 小结第40页
    3.5 讨论第40-42页
第四章 油松下胚轴不定根发生伴随的生理学变化第42-53页
    4.1 实验材料第42页
    4.2 实验方法第42-46页
        4.2.1 材料的制备第42页
        4.2.2 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第42-43页
        4.2.3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43-44页
        4.2.4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第44页
        4.2.5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第44-45页
        4.2.6 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的测定第45-4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6-50页
        4.3.1 生根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第46-47页
        4.3.2 生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第47页
        4.3.3 生根过程中POD活性的变化第47-48页
        4.3.4 生根过程中PPO活性的变化第48-49页
        4.3.5 生根过程中LAAO活性的变化第49-50页
    4.4 小结第50页
    4.5 讨论第50-53页
参考文献第53-60页
附录第60-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64-65页
承诺书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列宁党群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下一篇: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城市适应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