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识别系统中吉祥文化的表现及应用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论题成因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 第12-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2 研究内容框架 | 第12-15页 |
2.中国传统纹样发展与分类 | 第15-31页 |
2.1 中国传统纹样的概念 | 第15-16页 |
2.2 中国传统纹样的发展 | 第16-22页 |
2.2.1 夏商到秦汉时期 | 第16-18页 |
2.2.2 六朝到宋元时期 | 第18-21页 |
2.2.3 明清时期 | 第21-22页 |
2.3 中国传统纹样的分类 | 第22-31页 |
2.3.1 植物类 | 第22-23页 |
2.3.2 动物类 | 第23-26页 |
2.3.3 数字几何符号等 | 第26-27页 |
2.3.4 象征寓意类 | 第27-31页 |
3.吉祥纹样中吉祥文化的体现 | 第31-44页 |
3.1 吉祥纹样的概述 | 第31页 |
3.2 吉祥纹样的寓意表达 | 第31-33页 |
3.3 吉祥文化观念的诠释 | 第33-36页 |
3.3.1 物与行的吉祥 | 第33-34页 |
3.3.2 数与言的吉祥 | 第34-36页 |
3.4 吉祥心理的诠释 | 第36-39页 |
3.4.1 原始信仰 | 第36页 |
3.4.2 儒释道思想 | 第36-37页 |
3.4.3 伦理教化 | 第37-39页 |
3.5 现代平面设计中吉祥纹样对吉祥文化的表现 | 第39-44页 |
3.5.1 标志设计中的表现 | 第39-40页 |
3.5.2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表现 | 第40-41页 |
3.5.3 招贴设计中的表现 | 第41-44页 |
4.吉祥文化在视觉识别系统中的表现 | 第44-72页 |
4.1 视觉识别系统的概述 | 第44-47页 |
4.1.1 视觉识别系统的定义 | 第44页 |
4.1.2 视觉识别系统的发展 | 第44-46页 |
4.1.3 视觉识别系统的分类 | 第46-47页 |
4.2 吉祥纹样在基础部分中的表现方式 | 第47-56页 |
4.2.1 形的构筑 | 第48-51页 |
4.2.2 色的赋予 | 第51-53页 |
4.2.3 意的挖掘 | 第53-56页 |
4.3 吉祥纹样在应用部分中案例分析 | 第56-72页 |
4.3.1 不同行业纹样的应用分析 | 第56-64页 |
4.3.2 同类行业纹样应用分析 | 第64-72页 |
5.吉祥文化在视觉识别系统中的创新与思考 | 第72-86页 |
5.1 以白鹿居为例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前期调研 | 第72-74页 |
5.1.1 白鹿居酒店文化背景 | 第72-73页 |
5.1.2 现状分析 | 第73-74页 |
5.2 白鹿居酒店视觉识别系统后期设计 | 第74-84页 |
5.2.1 基础部分设计 | 第74-76页 |
5.2.2 应用部分设计 | 第76-84页 |
5.3 吉祥文化在视觉识别系统中未来发展趋势 | 第84-86页 |
5.3.1 摒弃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糟粕 | 第84页 |
5.3.2 继承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精华 | 第84-86页 |
6.结论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图表索引 | 第92-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0-102页 |
附录 | 第102-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