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6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1.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一、道德观的两大分类 | 第16-17页 |
| (一)理性主义道德观 | 第16页 |
| (二)非理性主义道德观 | 第16-17页 |
| 二、理性主义道德观的几种范式 | 第17-26页 |
| (一)自我本位的利己主义道德范式 | 第17-19页 |
| (二)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功利主义道德范式 | 第19-20页 |
| (三)以人类的自由解放为宗旨的共产主义道德范式 | 第20-21页 |
| (四)彰显善良意志的动机论道德范式 | 第21-23页 |
| (五)实用主义的效果论道德范式 | 第23-26页 |
| 三、非理性主义道德观的两种范式 | 第26-31页 |
| (一)以情感和社会习惯为基础的道德范式 | 第26-28页 |
| (二)基于个人权力意志的道德范式 | 第28-31页 |
| 四、西方哲学视域中道德观多元化的当代启示 | 第31-38页 |
| (一) 积极探索道德观的人性根基来改善不合时宜的道德价值观念 | 第31-33页 |
| (二)借鉴不同道德范式中的合理因素来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 第33-36页 |
| (三)发扬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来增进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的福祉 | 第36-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注释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致谢 | 第43-4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