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OCDMA系统地址码的构造及误码率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OCDMA系统技术第8-10页
        1.2.1 OCDMA关键技术第9页
        1.2.2 OCDMA系统地址码第9-10页
    1.3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0页
    1.4 本论文的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0-12页
第二章 光正交码第12-27页
    2.1 光正交码的基本概念第12-13页
    2.2 一维光正交码第13-18页
        2.2.1 一种新的光正交码的设计第13-14页
        2.2.2 误码率公式的推导第14-17页
        2.2.3 系统仿真第17-18页
    2.3 二维光正交码第18-26页
        2.3.1 一种新的二维正交码的构造第18-22页
        2.3.2 二维正交码的性能分析第22-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SAC地址码第27-37页
    3.1 SAC地址码基本概念第27页
    3.2 FOC的设计及性能分析第27-33页
        3.2.1 FOC的设计第27-28页
        3.2.2 FOC互相关性的证明第28-29页
        3.2.3 FOC误码率公式的推导第29-33页
    3.3 对比使用FBG和WDM的系统仿真第33-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变重地址码第37-44页
    4.1 一种新的变重正交码的设计第37-39页
    4.2 变重地址码误码率公式的推导第39-40页
    4.3 采用变重地址码的系统仿真第40-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五章 变长地址码第44-55页
    5.1 变长地址码的基本概念第44页
    5.2 两种新的变长地址码的设计第44-47页
        5.2.1 NRI地址码的设计第44-46页
        5.2.2 MNRI地址码的设计第46-47页
    5.3 变长地址码的误码率公式的推导第47-52页
    5.4 采用变长地址码的系统仿真第52-54页
    5.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6.1 全文总结第55页
    6.2 研究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ndroid的二维码生成与识别研究及软件实现
下一篇:基于SNMP的OCDMA-PON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