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纺织、印染工业论文

含PVA的退浆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聚乙烯醇简介第12-14页
        1.2.1 聚乙烯醇的性质第12-13页
        1.2.2 聚乙烯醇的分类和用途第13-14页
    1.3 退浆废水来源及特性第14-15页
        1.3.1 退浆废水来源第14页
        1.3.2 退浆废水的特性及危害第14-15页
    1.4 含PVA的退浆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第15-24页
        1.4.1 PVA的资源化回收技术第15-18页
        1.4.2 PVA的去除技术第18-24页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思路第24-25页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25-27页
        1.6.1 研究目的第25页
        1.6.2 研究内容第25页
        1.6.3 研究意义第25-27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7-40页
    2.1 混凝沉淀预处理实验第27-32页
        2.1.1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7页
        2.1.2 实验用水第27-28页
        2.1.3 实验装置第28页
        2.1.4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第28-30页
        2.1.5 实验步骤第30-32页
    2.2 铁屑/Fenton氧化处理实验第32-35页
        2.2.1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第32页
        2.2.2 实验用水第32页
        2.2.3 实验装置第32-33页
        2.2.4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第33-34页
        2.2.5 实验步骤第34-35页
    2.3 SBR生物处理实验第35-39页
        2.3.1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第35-36页
        2.3.2 实验用水与接种污泥第36页
        2.3.3 实验装置第36-37页
        2.3.4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第37页
        2.3.5 实验步骤第37-39页
    2.4 中试实验工艺流程第39-40页
第三章 混凝沉淀处理含PVA的退浆废水实验研究第40-48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混凝剂优选的实验研究第40-43页
    3.3 混凝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及混凝剂的复配第43-46页
        3.3.1 PAC投加量对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第44页
        3.3.2 混凝脱色剂投加量对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第44-45页
        3.3.3 PAC和混凝脱色剂复配使用混凝剂投加量的确定第45-46页
    3.4 混凝沉淀中试实验结果第46-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铁屑/Fenton氧化处理混凝沉淀出水实验研究第48-57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53页
        4.2.1 H2O2投加量的影响第48-49页
        4.2.2 初始pH的影响第49-50页
        4.2.3 铁屑加量的影响第50-51页
        4.2.4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51页
        4.2.5 铁屑粒径的影响第51-52页
        4.2.6 H2O2投加方式的影响第52-53页
    4.3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3-54页
    4.4 优化条件下的去除效果第54页
    4.5 与传统Fenton+絮凝法处理效果及成本对比第54-55页
    4.6 铁屑/Fenton氧化中试实验结果第55-56页
    4.7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SBR生物处理铁屑/Fenton氧化出水实验研究第57-66页
    5.1 引言第57-58页
    5.2 SBR反应器的启动第58-61页
        5.2.1 驯化期间SBR反应器对废水CODCr的去除情况第58-59页
        5.2.2 驯化期间污泥浓度和活性的变化第59-60页
        5.2.3 驯化期间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第60页
        5.2.4 驯化期间污泥形态变化第60-61页
    5.3 SBR处理铁屑/Fenton氧化出水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1-64页
        5.3.1 不同曝气反应时间对CODCr的去除效果第61-62页
        5.3.2 不同曝气反应时间对PVA的去除效果第62页
        5.3.3 不同SBR运行方式对CODCr和PVA的去除效果第62-64页
    5.4 SBR中试实验结果第64-65页
    5.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件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秦岭烤烟致香物质与化学品质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应用Doppler评价解毒洗药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伴脂质硬皮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