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nity3D的移动增强现实早教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 第13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第15-24页 |
2.1 增强现实中的基本理论 | 第15-18页 |
2.1.1 增强现实的基本结构 | 第15-16页 |
2.1.2 硬件系统 | 第16-17页 |
2.1.3 软件系统 | 第17-18页 |
2.2 增强现实中的关键技术 | 第18-19页 |
2.2.1 智能显示技术 | 第18页 |
2.2.2 注册跟踪技术 | 第18-19页 |
2.2.3 人机交互技术 | 第19页 |
2.3 UNITY3D介绍 | 第19-21页 |
2.3.1 Unity3D常用脚本及事件函数 | 第20页 |
2.3.2 Unity3D的优势 | 第20-21页 |
2.4 高通QCAR开发工具包 | 第21-22页 |
2.4.1 Vuforia概述 | 第21-22页 |
2.5 3Ds MAX简介 | 第22-24页 |
2.5.1 修改器 | 第22页 |
2.5.2 对多边形对象进行转换 | 第22页 |
2.5.3 材质与贴图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软件分析及设计 | 第24-28页 |
3.1 系统需求分析和层次架构 | 第24-25页 |
3.2 业务流程分析 | 第25页 |
3.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25-26页 |
3.4 功能模块划分 | 第26-27页 |
3.5 总体流程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第28-45页 |
4.1 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28-29页 |
4.1.1 使用流程设计 | 第28-29页 |
4.2 标识图的实现 | 第29-34页 |
4.3 三维模型的实现 | 第34-36页 |
4.3.1 三维模型的优化 | 第34-35页 |
4.3.2 模型材料和贴图 | 第35-36页 |
4.4 启动页面的设计 | 第36页 |
4.5 UNITY的开发 | 第36-4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软件测试 | 第45-49页 |
5.1 软件测试的目的和意义 | 第45页 |
5.2 系统测试环境 | 第45-46页 |
5.3 功能测试 | 第46-47页 |
5.3.1 软件测试过程 | 第46-47页 |
5.4 测试评价 | 第47-4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49页 |
6.2 不足与进一步的工作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