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互联网时代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11-12页
        1.2.3 文献评价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第14-15页
2 个人征信体系研究的相关理论第15-20页
    2.1 个人征信相关概念界定第15-17页
        2.1.1 征信与个人征信的含义第15-16页
        2.1.2 征信体系与个人征信体系的内涵第16-17页
        2.1.3 耦合关系的内涵界定第17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17-20页
        2.2.1 交易成本理论第17-18页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8-20页
3 国内外传统个人征信模式及其缺陷第20-29页
    3.1 国外传统个人征信模式的三种主要类型第20-25页
        3.1.1 市场主导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第21-22页
        3.1.2 政府主导模式: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第22-24页
        3.1.3 会员制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第24-25页
    3.2 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第25-27页
        3.2.1 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历程第25-26页
        3.2.2 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现状第26-27页
    3.3 传统个人征信模式存在的缺陷第27-29页
        3.3.1 征信数据范畴过于狭窄第27-28页
        3.3.2 信用信息时效性较差第28页
        3.3.3 数据加工和处理能力较弱第28-29页
4“互联网+个人征信”耦合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第29-40页
    4.1“互联网+个人征信”理论上存在耦合关系第29-31页
        4.1.1 互联网大数据可以有效弥补传统个人征信信息来源的片面性第29页
        4.1.2“互联网+个人征信”的信用输出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第29-30页
        4.1.3“互联网+个人征信”的耦合强度决定现代个人征信系统的综合效益第30页
        4.1.4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改造升级传统征信模式的新机遇第30-31页
    4.2 国内外“互联网+个人征信”实践的典型案例第31-40页
        4.2.1 美国:Zest Finance公司的大数据征信系统第31-35页
        4.2.2 中国:阿里巴巴集团的蚂蚁金服征信系统第35-40页
5 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创新模式——央行主导下的多系统融合与信息共享第40-47页
    5.1 创新思想的提出第40-42页
        5.1.1 个人诚信的综合评估日益重要而央行系统力不从心第40页
        5.1.2 部分互联网征信平台已经运行成熟第40-41页
        5.1.3 中央政策有积极鼓励导向第41页
        5.1.4 国内互联网技术水平能够支持系统对接第41-42页
    5.2 创新模式的运行框架设计:一个中心,三个子系统,全覆盖监管第42-44页
        5.2.1 一个中心第43页
        5.2.2 三个子系统第43页
        5.2.3 全覆盖监管第43-44页
    5.3 当前建设创新征信模式的制约因素第44-45页
        5.3.1 征信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法律风险第44页
        5.3.2 互联网征信企业定位不清,系统准入困难第44页
        5.3.3 信息保护机制不完善,影响监管效率第44-45页
        5.3.4 征信标准化滞后,制约信息共享第45页
    5.4 尽快消除制约因素影响的对策建议第45-47页
        5.4.1 加快立法进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第45-46页
        5.4.2 明确征信相关主体定位,建立健全系统准入制度第46页
        5.4.3 完善信用信息保护机制,加强征信系统安全建设第46页
        5.4.4 尽快研发试验各系统对接标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后记第49-5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下一篇:食品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