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造纸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木质素对木质纤维原料酶水解的影响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页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3-14页
    1.3 课题主要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5-24页
    2.1 木质纤维原料第15-17页
        2.1.1 纤维素第15-16页
        2.1.2 半纤维素第16页
        2.1.3 木质素第16-17页
    2.2 木质纤维原料预处理技术和酶水解第17-18页
        2.2.1 木质纤维原料预处理第17页
        2.2.2 木质纤维原料酶水解第17-18页
        2.2.3 增强酶水解效率的方法第18页
    2.3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第18-22页
        2.3.1 QCM的工作原理第18-19页
        2.3.2 QCM传感器膜的制备及表征第19-22页
    2.4 QCM在木质纤维原料酶水解过程中的应用第22-24页
第三章 超薄木质纤维膜的制备与表征第24-3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4-26页
        3.1.1 实验材料第24页
        3.1.2 木质纤维原料的溶解第24-25页
        3.1.3 超薄木质纤维膜的制备第25-26页
        3.1.4 超薄木质纤维膜的表征第26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26-29页
        3.2.1 杨木和绿液预处理杨木溶解制备超薄膜第26-27页
        3.2.2 超薄杨木和绿液预处理杨木膜的表面形貌第27-28页
        3.2.3 超薄杨木和绿液预处理杨木膜的表面化学分析第28-29页
        3.2.4 超薄杨木和绿液预处理杨木膜的水接触角分析第29页
    3.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四章 底物中木质素在酶水解过程中的作用第30-3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4.1.1 实验材料第30页
        4.1.2 常规酶水解反应第30页
        4.1.3 分析与检测第30-31页
        4.1.4 超薄杨木膜和GL杨木膜的制备与表征第31页
        4.1.5 QCM中酶处理过程第31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31-35页
        4.2.1 再生前后杨木和GL杨木酶水解分析第31-32页
        4.2.2 杨木膜和GL杨木膜在QCM中的酶解催化反应第32-34页
        4.2.3 超薄膜在QCM中后酶水解反应第34-35页
    4.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五章 添加磺化木质素对酶水解过程的影响第36-4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5.1.1 实验材料第36页
        5.1.2 常规酶水解第36页
        5.1.3 分析与检测第36-37页
        5.1.4 超薄木质素膜和纤维素膜的制备与表征第37页
        5.1.5 QCM中酶处理过程第37-38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38-41页
        5.2.1 添加SL对绿液和酸性亚硫酸盐预处理杨木酶水解的影响第38页
        5.2.2 超薄木质素膜和纤维素膜的表征第38-39页
        5.2.3 利用QCM监测SL对纤维素酶水解过程的影响第39页
        5.2.4 利用QCM监测SL对木质素酶吸附过程的影响第39-40页
        5.2.5 酶处理后木质素膜的表征第40-41页
    5.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六章 磺化木质素与纤维素酶之间的相互作用第42-48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6.1.1 实验材料第42页
        6.1.2 超薄膜的制备及QCM中酶处理过程第42页
        6.1.3 原子力显微镜第42页
        6.1.4 荧光光谱第42页
        6.1.5 红外光谱第42-43页
        6.1.6 电导率第43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43-47页
        6.2.1 利用QCM监测SL与纤维素酶之间的结合第43页
        6.2.2 SL与纤维素酶的AFM表征第43-45页
        6.2.3 SL与纤维素酶溶液的荧光光谱分析第45页
        6.2.4 SL与纤维素酶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5-46页
        6.2.5 SL与纤维素酶溶液的电导率分析第46页
        6.2.6 SL-纤维素酶复合体结构的推测第46-47页
    6.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48-50页
    7.1 全文总结第48-49页
    7.2 课题展望第49-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金钱草总黄酮抑制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广州地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