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法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7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7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8页
        1.4.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页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8-19页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选择制度第19-26页
    2.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第19-20页
        2.1.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第19页
        2.1.2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第19-20页
        2.1.3 法律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第20页
    2.2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第20-21页
        2.2.1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概念第20页
        2.2.2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范围第20-21页
    2.3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选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第21-22页
        2.3.1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选择的指导思想第21页
        2.3.2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选择的基本原则第21-22页
    2.4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选择的依据第22-23页
        2.4.1 环境影响性第22页
        2.4.2 评价可行性第22-23页
        2.4.3 评价有效性第23页
    2.5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现状与需求第23-26页
        2.5.1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现状第23-24页
        2.5.2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需求第24-26页
第三章 法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第26-31页
    3.1 环境污染累积效应理论第26-27页
        3.1.1 环境污染累积效应理论第26页
        3.1.2 环境污染累积效应理论对法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指导第26-27页
    3.2 污染预防理论第27-28页
        3.2.1 污染预防理论第27页
        3.2.2 污染预防理论对法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指导第27-28页
    3.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8-29页
        3.3.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8页
        3.3.2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法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指导第28-29页
    3.4 系统理论第29-31页
        3.4.1 系统理论第29页
        3.4.2 系统理论对法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指导第29-31页
第四章 中国法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构建的可行性分析第31-37页
    4.1 中国法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理论研究分析第31-33页
        4.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研究情况第31页
        4.1.2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研究情况第31-32页
        4.1.3 法律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研究情况第32-33页
    4.2 中国法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践情况分析第33-34页
        4.2.1 立法方面的实践探索情况第33页
        4.2.2 制度实施方面的实践探索情况第33-34页
    4.3 国际社会为法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第34-37页
        4.3.1 美国第34-35页
        4.3.2 加拿大第35页
        4.3.3 日本第35-36页
        4.3.4 欧盟第36-37页
第五章 中国法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构建的设想第37-47页
    5.1 中国法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本原则第37-38页
        5.1.1 全局性与整体性原则第37页
        5.1.2 目的性与针对性原则第37页
        5.1.3 动态性与反复性原则第37-38页
    5.2 中国法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价值取向第38-39页
        5.2.1 宏观性第38页
        5.2.2 指导性第38页
        5.2.3 完善性第38-39页
        5.2.4 持续性第39页
    5.3 中国法律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制度第39-42页
        5.3.1 行政机关第40页
        5.3.2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第40-41页
        5.3.3 社会组织第41页
        5.3.4 专家学者第41-42页
    5.4 中国法律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制度第42-45页
        5.4.1 中国法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评价对象第42-43页
        5.4.2 中国法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梯度推进第43-45页
    5.5 中国法律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环节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穴位结合局部敷贴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公共危机管理视角下广东省大面积停电对重要行业影响的政府应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