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西南地区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三适应设计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1 城乡统筹下提高农村住区建设水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第13-14页
        1.1.2 农村住区建设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第14页
        1.1.3 发展休闲旅游是结合住区、生产资源最好的方式第14-15页
        1.1.4 对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建设的研究已成为必要第15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与范围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范围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7-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2 研究框架第18-19页
2 国内外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研究现状第19-25页
    2.1 国外有关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2.2 国内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研究现状第21-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5页
3 西南地区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调查与分析第25-39页
    3.1 休闲旅游型农村产业现状第25-28页
        3.1.1 传统产业发展现状第25-26页
        3.1.2 旅游业现状第26-28页
    3.2 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规划现状第28-32页
        3.2.1 住区形态第28-30页
        3.2.2 空间格局第30-32页
    3.3 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宅建设现状第32-35页
        3.3.1 住宅建筑现状第32-34页
        3.3.2 住宅布局第34-35页
        3.3.3 使用现状第35页
    3.4 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3.4.1 生产资源闲置或浪费第36页
        3.4.2 住宅建设模式单一第36页
        3.4.3 旅游配套设施不全第36页
        3.4.4 住区规划布局与休闲旅游关联性不强第36-37页
        3.4.5 建筑风貌杂乱第37页
        3.4.6 自然环境恶化第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4 西南地区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设计策略研究第39-63页
    4.1 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的特征第39-40页
        4.1.1 地域性第39页
        4.1.2 生产性第39页
        4.1.3 宜居性第39页
        4.1.4 经济性第39页
        4.1.5 生态性第39-40页
        4.1.6 多样性第40页
        4.1.7 社区参与性第40页
    4.2 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规划的相关指导理论第40-42页
        4.2.1 区位论第40页
        4.2.2 旅游区位论第40-41页
        4.2.3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论第41页
        4.2.4 人居环境理论第41页
        4.2.5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41-42页
    4.3 设计原则第42-43页
        4.3.1 选址定位的适应性原则第42页
        4.3.2 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原则第42页
        4.3.3 住宅设计的复合原则第42-43页
        4.3.4 外部空间设计的地域性原则第43页
    4.4 与产业适应的住区规划设计策略第43-51页
        4.4.1 选址布局第43-45页
        4.4.2 内外兼顾的规划定位第45-47页
        4.4.3 更新、延续并举的总图规划第47-51页
    4.5 与休闲旅游适应的住宅设计策略第51-54页
        4.5.1 结合旅、居需求,注重功能灵活第52-53页
        4.5.2 改造注重传统保护第53-54页
        4.5.3 新建延续地域文化第54页
    4.6 与环境适应的外部空间、住宅设计策略第54-63页
        4.6.1 外部空间设计结合乡土环境特点第54-60页
        4.6.2 住宅设计结合生态、低技的措施第60-63页
5 实践应用:以赤水凤凰湿地公园新农村为例第63-83页
    5.1 项目前期分析第63-65页
        5.1.1 天台镇区位概况第63-64页
        5.1.2 凤凰村现状第64页
        5.1.3 旅游资源分析第64-65页
    5.2 与产业适应的住区规划设计策略第65-71页
        5.2.1 凤凰村住区选址布局第65-66页
        5.2.2 内外兼顾的凤凰村规划定位第66-67页
        5.2.3 更新、延续并举的凤凰村总图规划第67-71页
    5.3 与休闲旅游适应的住宅设计策略第71-76页
        5.3.1 结合居住、旅游需求的住宅设计第71-73页
        5.3.2 建筑立面改造注重传统保护第73-74页
        5.3.3 延续传统地域文化的新建住宅设计第74-76页
    5.4 与环境适应的外部空间、住宅设计策略第76-83页
        5.4.1 结合乡土环境特点的外部空间设计第76-81页
        5.4.2 生态、低技的住宅设计措施第81-8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6.1 结论第83-84页
    6.2 展望第84-85页
致谢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附录第89-104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9页
    B.贵州省赤水市天台镇凤凰湿地公园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图纸第89-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激痛点针刀松解合TDP照射治疗颈项部肌筋膜炎的疗效研究
下一篇:氨甲环酸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及下肢DVT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