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20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1.1.1 高强混凝土工程应用与推广 | 第8页 |
| 1.1.2 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的特点 | 第8-9页 |
| 1.1.3 钢管约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 圆钢管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 1.2.1 混凝土多轴试验 | 第10-15页 |
| 1.2.2 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2 圆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研究 | 第20-46页 |
| 2.1 引言 | 第20页 |
| 2.2 试验方案 | 第20-28页 |
| 2.2.1 试件设计 | 第20-22页 |
| 2.2.2 试件制作 | 第22-23页 |
| 2.2.3 材性试验 | 第23-25页 |
| 2.2.4 测量方案 | 第25-27页 |
| 2.2.5 加载制度 | 第27-28页 |
|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8-45页 |
| 2.3.1 破坏模式分析 | 第29-32页 |
| 2.3.2 钢管约束混凝土短柱的N-△关系全曲线 | 第32-35页 |
| 2.3.3 钢管约束混凝土轴压短柱的应力分析 | 第35-37页 |
| 2.3.4 核心混凝土的轴向应力-应变关系全曲线 | 第37-40页 |
| 2.3.5 钢管约束混凝土在轴向受压下的变形与破坏的关系 | 第40-45页 |
| 2.4 小结 | 第45-46页 |
| 3 圆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的设计本构模型 | 第46-66页 |
| 3.1 引言 | 第46页 |
| 3.2 典型约束混凝土设计本构模型综述 | 第46-55页 |
| 3.2.1 Mander, Priestley and Park模型 | 第46-47页 |
| 3.2.2 Li Bing模型 | 第47-48页 |
| 3.2.3 Attard and Setunge模型 | 第48-49页 |
| 3.2.4 Y.Sun模型 | 第49-50页 |
| 3.2.5 各模型的特点分析 | 第50-55页 |
| 3.3 钢管约束混凝土设计本构模型 | 第55-60页 |
| 3.4 设计模型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60页 |
| 3.5 反复加卸载模型 | 第60-63页 |
| 3.6 小结 | 第63-66页 |
| 4 圆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的分析本构模型 | 第66-76页 |
| 4.1 引言 | 第66页 |
| 4.2 钢管约束作用下高强混凝土的横向应变模型 | 第66-72页 |
| 4.2.1 高强混凝土轴压作用下的横向变形特征 | 第66页 |
| 4.2.2 圆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轴压作用下的横向变形特征 | 第66-68页 |
| 4.2.3 关于约束作用下混凝土横向变形的研究 | 第68-71页 |
| 4.2.4 典型横向应变模型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71-72页 |
| 4.3 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分析模型 | 第72-74页 |
| 4.3.1 分析模型的计算过程 | 第72-73页 |
| 4.3.2 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73-74页 |
| 4.4 小结 | 第74-76页 |
| 5 结论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