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论我国的行政裁决制度

内容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引言第11-12页
一、行政裁决制度基本理论的概述第12-22页
 (一) 行政裁决行为的性质辨析第12-14页
  1. 行政裁决的含义第12页
  2. 行政裁决的性质第12-14页
 (二) 行政裁决的权力理论与主要类型第14-15页
  1. 行政裁决的权力理论第14-15页
  2. 行政裁决的类型第15页
 (三) 裁决制度的立法考察---以法律文本为例第15-22页
  1. 行政裁决性质或者作用变化之分析第18-21页
  2. 行政裁决价值与功能之分析第21-22页
二、行政裁决立法现状之问题与缺漏第22-28页
 (一) 行政裁决特殊原则的规定第23页
 (二) 行政裁决主体不特定、范围不明确第23-25页
 (三) 行政裁决程序不具体、操作性不强第25-26页
 (四) 救济规定相互矛盾、没有形成完整链条第26-27页
 (五) 裁决行为申诉期间的暂停执行规定缺位第27-28页
 (六) 行政裁决缺少制度评估与监督制度第28页
三、国外相关制度的介绍第28-31页
 (一) 英国的行政裁判所第28-30页
  1. 有一系列保障行政裁判所裁决质量的机制第28页
  2. 公开、无偏私的透明程序第28-30页
  3. 通过设立委员会以及其他机制监督裁判所的运行第30页
 (二) 日本诉讼类型之一---形式当事人制度第30-31页
四、我国行政裁决制度改进的路径与措施第31-37页
 (一) 规定行政裁决特别原则,体现法治理念第31-32页
  1. 法治原则第31-32页
  2. 程序公正原则第32页
  3. 效率原则第32页
 (二) 裁决机构、权限具体化、明确化第32-33页
  1. 配备专业人员、设置公正的机构和民主决议机制第32-33页
  2. 裁决权限必须限制在法律框架内第33页
 (三) 完善听取陈述、说明理由、回避、组织调解等公正和高效的行政裁决程序制度第33-35页
  1. 申请与受理第33-34页
  2. 听取陈述第34页
  3. 调查职能第34页
  4. 附理由裁决第34-35页
  5. 建立回避、听证等制度第35页
  6. 送达与执行程序第35页
  7. 组织调解第35页
 (四) 建立以行政复议、诉讼为中心的一系列规范救济体系第35-37页
  1. 建立包括复议、诉讼、内部复查、申诉等完整救济制度第35-36页
  2. 行政诉讼制度借鉴日本形式当事人制度第36页
  3. 赋予法院司法变更权第36-37页
结语第37-38页
致谢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法制化研究
下一篇:关于完善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路径探析